第9章 形勢分析(第1/2 頁)
一刻鐘後,陸炳來到後院書房。
見陸炳進來,楊辰拉著陸炳,向他介紹劉伯溫。
“文孚過來坐,這位先生是劉基,字伯溫,有經天緯地之才,我已拜他為軍師。
你將近日打探到的情報,詳細介紹給軍師。”
陸炳跪坐在劉伯溫旁邊,指著地圖,聲音沉穩有力。
“據近日所得情報,先談一下當前形勢。
我們身處提奚縣,隸屬樂浪郡,位於樂浪郡東北方(地圖左下方)。
樂浪郡左上方與遼東郡接壤。
上方與高句驪國接壤。
右上方與沃沮國接壤。
高句驪北方還有夫餘國。
高句驪和沃沮國上方有挹婁國。
樂浪郡右邊與東濊接壤。
下方與三韓接壤。”
陸炳侃侃而談,邊說邊用手指著地圖逐一介紹。
楊辰點頭,其實這些他心中有數。
“你們可知道箕子朝鮮?”
楊辰抬頭,看向二人,聲音不疾不徐。
“周武王滅商後,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帶人逃至此處,建立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延續了926年。
秦國統一六國時,被趕跑的燕人衛滿率千餘人逃往箕子朝鮮,擊敗箕子朝鮮國王箕準。
衛滿攻佔箕子朝鮮的首都平壤,建立衛氏朝鮮。
此後,衛氏朝鮮接連打下了高句麗、真番國、東濊、沃沮、夫餘五國之地!
箕準渡海南逃至馬韓,自立為韓王,定國號為辰,辰國覆滅後,馬韓人又自立為辰王。”
楊辰看向二人,將這段歷史娓娓道來。
“衛滿朝鮮歷經80餘年,被漢武帝所滅,在東濊設立臨屯郡。
高句驪,夫餘沃沮等地設立玄菟郡。
此地設立樂浪郡,原真番國及周邊地區設立真番郡,此即常人所言漢四郡。”
陸炳頷首,目光炯炯看向劉基,繼而言道。
“箕子、衛滿及漢朝於此傳播漢文化和先進知識長達1200年,此地農耕文化頗為先進,除了閒時放牧,亦會耕種。
值王莽亂政,中原內亂,此地諸國各自宣告脫離大漢,重建國家。
此地國邦眾多,各族混居,樂浪郡亦如此。
高句驪、夫餘國、沃沮國及東濊等皆為濊人、貊人所建之國,統稱濊貊人。
此外,尚有箕準所攜商國遺民,避難秦稅之秦人,及避禍戰亂之漢人定居於此。
故此地為多民族融合之所,各族皆有。”
楊辰抬頭,微笑望向陸炳,聲音威嚴,緩言道。
“大要講完,當先分析提奚縣附近勢力。”
陸炳繼續慢條斯理的講解起來,聲音冷厲。
“與提奚縣東臨者,東濊也,其下乃三韓。
東濊和我們之間,重山阻隔,大軍來犯,唯通江水,對我們威脅不大。
三韓者三部之統稱也,分別為馬韓,辰韓和弁韓。”
陸炳指著地圖對劉伯溫說道,言語清晰。
“最左為馬韓,右上為辰韓,右下為弁韓。
三韓人戶過10萬,馬韓5萬,辰韓、弁韓共約5萬,計六十萬人口。
三韓共有50餘國,大國萬餘人,小國千餘人。
馬韓之地有城池之國三十,民散居城外。其中最大者名為百濟,都城為慰禮城,距提奚縣甚近,人口不足兩萬!
馬韓人以種植為業,擅蠶桑,精於綿布絲麻之織造,其人性強勇,但不會騎馬,牛馬多作陪葬。
馬韓今辰王為尤利齊,此地鮮少律法,馬韓諸國,各有其王。辰王對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