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九龍奪嫡(第2/2 頁)
兒子?”
小朱棣這方面記得清楚,“二十四個,只有七個封王。”
九龍唉,除了太子外,哪個倒黴蛋沒封王?
朱元璋關注另一條資訊,“洪武末年,五龍同朝?”同時存在五個皇帝。
朱標彷佛置身事外,“應該是指,同時存在的五個人,後來都做了皇帝。”
朱元璋考慮起來,五代同堂的可能性有多大。
作為當事人的康熙朝的君臣們臉色,可沒有其他其他位面看熱鬧看笑話的輕鬆心態。
皇子阿哥們各個如芒刺背,年輕的太子胤礽,原以為不服氣的只有胤禔。
心頭暗怒,九龍奪嫡,兩廢兩立。
康熙警惕地望著一群兒子,是誰給他們的膽子,敢對龍椅起心思。
再往後的臣子們各個頭皮發麻,他們有幾條身家性命,能夠被剮兩次。
九龍奪嫡,太子和十阿哥肯定是折了,最後的勝利者是誰?
皇帝是效仿朱元璋直接立太孫,那乾隆的父親是誰?
第二次千叟宴,已是康熙末年,那時乾隆尚是幼年,卻在二十五歲登基。
也就是說康乾盛世,實際是三任皇帝,中間還有一位銜接者,且在位不少年頭,九龍奪嫡的勝利者又是誰?
糊糊:“清朝早期的後宮制度非常複雜,大致分為嫡側庶三個等級。
其中嫡側所生子嗣都擁有繼承權,和其他朝代大為不同。
從一開始他們的繼位方法,就和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有所區別。
清朝十二帝十一代人,排除過繼的情況,真正完全符合嫡長子繼承的,只有一位皇帝。”
朱元璋算是看出來了,清朝的立儲制度,既非立長,亦非立嫡,是“立賢”。
難怪奪嫡之爭,那麼激烈。
難怪說清朝的宗室強,宗室待遇差,努努力當皇帝,才能保一世富貴,能力都是奪嫡練出來的。
李世民瞪大眼睛,這不亂套了麼,他們還能傳十一代人。
魏徵一看李世民的小表情,哪能不知道他的陛下在想什麼,難道忘了大唐的“玄武門繼承法”!
若是嫡長上位,根本不會這麼血腥。
糊糊:“胤礽和扶蘇、劉據、李承乾並稱四大悲劇太子。”
“四個人有一些共同點,皇父都是一代大帝,本身能力卓絕卻下場悽慘。
劉據和李承乾犯了政治性錯誤,扶蘇擋了秦二世的道,胤礽則是老爹和兄弟們太能幹,兩次被廢。”
李世民結巴幾次,才把話說完整,“上頭的承乾,是我的承乾?”
李綱默默閉上眼睛,太子學生,又沒了一個。
:()給古人直播美食,他們都饞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