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明末榆林之戰 > 第34章 披銅鉛彈

第34章 披銅鉛彈(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漢末三國:大哥,看這大好河山抗戰之烽火燃血中醫大師扁鵲沈家大小事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漢末浮沉書五胡明月雲堯長歌大唐:靈氣復甦,全民修仙!大唐:九五至尊三國之開局被捆到劉備軍營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記,繃不住了一條路要走多遠才會是盡頭從特種兵開始融合萬物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驚世駙馬爺,他醫手遮天無敵縣令:從替哥哥入洞房開始重鑄漢骨行走在元朝末年穿越李自成,親手終結大明和大清

這把槍全長1.6米,是效仿美國內戰期間,有較高射擊精度的肯塔基槍。長槍管有助於彈丸,被火藥燃氣加速的更久,出膛後的速度也就越快。

但小衙內沒有把新槍,做到像肯塔基長槍,普遍1.7米以上的長度,因為要考慮便攜性和隱蔽性。

1777年的薩拉託加戰役期間,美國槍手墨菲憑藉此槍,在300碼(約273米)的距離上,擊殺了英軍指揮官西蒙·弗雷澤。

另外,為增加射程,提高打擊威力,新三長銃的鉛質米尼彈,採用了外銅內鉛的新設計。

因為純鉛彈較軟,被黑火藥爆燃後的高溫高壓,擊發出槍膛後容易變形翻滾,逐步偏離預定彈道。

內鉛外銅,也是現代子彈的常用結構。除了預防鉛芯軟化變形,影響飛行穩定性,還能利用堅硬的銅皮,確保子彈的穿透力,爭取最大的末端動能,避免遠距離飛行的鉛彈,打不穿鐵甲的尷尬情況。

還有一點,銅的自潤性比較好,能最大化的減少與鋼鐵的摩擦係數。新槍槍口一尺以下的槍膛內部還是滑膛,目的也是儘可能減少子彈的摩擦阻力,提高出膛時的初速度,進而提高殺傷威力。因為黑火藥的推動力有限,遠不是現代無煙發射藥能比的。

現代主戰坦克的火炮,絕大多數也是滑膛設計,目的都是減少炮彈在炮膛中的摩擦阻力,最大化的提升炮彈飛行速度,進而提高打擊威力。

分散在兩側黃土塬中部的八十個,精通養馬的老兵,此時也快速步行到盆地裡。尋找合適馬匹,給它們套上馬轡頭,然後騎乘上,手持用木棍加長的馬鞭,驅趕龐大的馬群,向東部谷口小跑,儘快躲進山溝溝。

控制住西部谷口地主莊園的尤世勇,看到養馬老兵已經開始驅趕馬群,就命令停止拋投火罐。所有投石棍民兵,全部往地主莊園裡投擲鵝卵石,繼續營造混亂,爭取把裡面的韃子備用戰馬驅趕出來。

盆地裡全是小麥田,土地鬆軟,為防止馬腿陷地摔倒骨折,不敢讓馬群速度太快。曹老三又安排“駝馬養訓隊”,裡的七十個老漢,把黃土塬和盆地裡的羊群、驢騾駱駝等其他牲畜驅趕帶走,爭取讓出更多的空地,方便馬群快速透過。

駝馬養訓隊剩下的五十人,在盆地東端的山溝溝裡接應,並控制驅趕來的戰馬。

離這裡最近的韃子約有五六十里地,理論上他們看到火光和濃煙,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趕到。

地主莊園裡的大火逐步熄滅,尤世勇命令停止拋投石塊,讓一百個戰兵,內穿棉甲,外套修補好的鐵扎甲、鎖子甲或者皮甲,從前後門兩處,全力進攻莊園裡的韃子。

弓箭被燒壞,戰馬也幾乎跑光的羅圈腿韃子,肉搏廝殺能力並不高。小衙內也趕過來支援,直接攀爬上地主大院的圍牆,站在上面點射裡面任何敢冒頭的敵人。

這種新槍目前只有三杆,大鳳二鳳協助裝彈。因為這次大白天的軍事行動過於冒險,需要各個部隊緊密配合,尤七八和尤三等幾個機靈鬼,不得已派出去協調指揮了。

中國春秋時期的軍事著作《司馬法》說過:“兵不雜則不利。長兵以衛,短兵以守,太長則難犯,太短則不及。太輕則銳,銳則易亂。太重則鈍,鈍則不濟。”

現代世界各國的陸軍步兵班組武器,也是遵循中國古代兵家“兵貴雜”的軍事理念。如低配版一般是自動步槍+班用機槍+火箭筒組合。高配版步兵班還有狙擊步槍、霰彈槍、狙擊榴等高階武器。

小衙內目前組建的冷兵器格鬥兵,長柄武器有長槍、棹刀、眉間刀、龍鬚叉、長款鐵鏈伽、長戟六種。

短柄冷兵器有仿宋代“李綱鐧”的四稜凹面鐧、明朝開國名將,追封蘄國公的康茂才墓中出土的多頁錘、宋代制式武器訶藜棒、通體鐵製的短款

目錄
炮灰女一身反骨,沙雕捉鬼贏麻了從美漫世界開始當怪盜甦醒的秘密人人都說我是死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