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2/2 頁)
宗愛育黎拔力八達長子。生於懷慶(今河南沁陽),自幼受儒家教育,通漢族封建文化,掌權後積極推行漢化政策:廣泛起用漢族地主官員和儒士,如張珪、吳元珪、王約、吳澄、王結、宋本、韓鏞等人;發布《振舉臺綱制》,要求推舉賢能,選拔人才;罷徽政院及冗官冗職,精簡機構,節制財用,行助役法並減輕徭役;頒行《大元通制》,以加強法制,推行漢法;清除鐵木迭兒餘黨,查處他們的貪贓枉法事件。但這些措施遭到一部分保守的蒙古貴族的反對,他們密謀發動政變。至治三年八月五日,元英宗由上都啟程返京,途中宿營於上都西南二十里南坡店,被御史大夫鐵失等人刺殺,史稱&ldo;南坡之變&rdo;。
元文宗圖帖睦爾,武宗海山之子,明宗異母弟。在元代各個皇帝之中,文宗圖帖睦爾有著較深的文化修養,所以,在位期間比較注重文治,首先建立了專門掌管文化事務的機構。
天曆二年(1329年)二月,文宗設立了奎章閣學士院,秩正三品,其設定的職能為&ldo;進經史之書,考帝王之治&rdo;。大學士之下設有侍書學士、承製學士、供奉學士、博士等官。這些職位大多由學問深、聲望高的朝官兼任。八月,在奎章閣學士院之下設藝文監,秩從三品,專門負責將儒家典籍譯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藝文監設有大監、少監、監丞、博士等官。監下屬機構有兩個,一是負責保管書籍的藝林庫,另一個是負責刻印書籍的廣成局。在設立了這些文化機構的當年,文宗命翰林國史院、奎章閣學士院的官員著手蒐集、整理本朝的典故,按照《唐會要》、《宋會要》的體例,編纂《經世大典》。《經世大典》全名為《皇朝經世大典》,是記載元朝典章制度的會要體政書。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五月,書成。分為《帝號》、《帝訓》、《帝制》、《帝系》、《治典》、《賦典》、《禮典》、《政典》、《憲典》、《工典》等10類。每類之下再分若干細目。全書正文880卷,目錄12卷,公牘1卷,纂修通議1卷,合計894卷。《皇朝經世大典》是元代一部重要的記述典章制度的鉅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