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2/2 頁)
些不同看法,但在報效蜀漢、興復漢室的大義方面,他們還是志同道合的。在規劃國家大政方針上,諸葛亮常感到法正有奇謀妙策,與自己合作的非常默契。唯獨在對待荊州問題上,諸葛亮每每感到法正與自己意見相左。不但法正,再早些時候,龐統也對自己重視荊州不以為然。這是為什麼?其中的奧妙諸葛亮還沒有來得及細琢磨,但他感到,龐統、法正等人的主張是有道理的,而今夷陵之戰的結果證明瞭他們主張的合理性。諸葛亮深深感到,如果法正他們還活著就好了,他定能勸阻主上東徵,避免這場失敗。
儘管諸葛亮在思考夷陵之戰的失敗原因方面與劉備不同,但他還是立即組織施工,在成都的南郊和北郊分別營建祭祀天地的圜丘和方澤。這一方面是因為皇帝下了御旨;另一方面,修建南北郊是一個國家的禮儀制度,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無此,在國家制度上是個嚴重殘缺。
營建南北郊並未使諸葛亮勞太大的神,最使諸葛亮勞神的事,是與孫吳的關係問題。早在夷陵之戰前夕,哥哥諸葛瑾就寫信致劉備,讓他考慮關羽與被曹丕害死的漢帝誰更親近?荊州與天下相比誰大誰小?曹丕和吳王誰最可仇恨?可惜蜀漢急於東徵,根本不予考慮。孫吳曾寫信給劉備求和,可惜劉備欲奪回荊州,堅決予以拒絕。如今,蜀、吳兩國已反目成仇,戰爭雖然結束,敵對關係仍存。長期敵對下去,蜀漢就多了一個敵人,興復漢室的目標就更難實現。
改變這種狀態,應該從何下手?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代價?諸葛亮心中也沒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