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2/4 頁)
有人在此居住建築起城邦,先後被西哥特人、阿拉伯人,摩洛哥人統治過。八世紀初,北非穆斯林勢力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入侵至西班牙,摩爾人控制大半伊比利半島。此後八百年西班牙的天主教徒不斷為收復失土而奮戰,十三世紀中葉,巴勒斯坦的拿撒勒國王穆罕默德一世建立了格拉納達王國,在這以後的兩個世紀中格拉納達的經濟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發展,成為伊斯蘭教在伊比利亞半島統治中心。公元十五世紀,西班牙爆發了推翻伊斯蘭教統治的“光復運動”。當時最強大的卡斯蒂利亞王國同伊斯蘭王國交戰。
隨著摩爾人失守王都哥多巴後,遷都至格拉那達。1490年費爾南德國王與伊莎貝拉女王親率五萬大軍南征。1492年格拉納達的最後一個國王,穆罕默德十二世蘇丹才向天主教國王交出了城門鑰匙,摩爾王朝覆滅,撤回摩洛哥,西班牙獲得了獨立和統一。
史書曾這樣記錄過一段典籍:1492年1月2日,當兩位並肩王偕同進入投降後的格拉納達時,所有尖塔上的“新月被十字架所代替”。穆罕默德十二世蘇丹帶著他的王后,穿著絢麗的盛裝,離開他的紅色城堡,在華麗的隨員們地陪伴下,一去不復返了。當他騎馬離去的時候。這位蘇丹王回頭再最後看一眼自己的首都,不禁嘆息,淚如泉湧。他的那位象邪魔外道樣的教唆他叛國的母親,回過頭來責備他說:
“你未曾象男子漢一樣保衛國土,怪不得要象婦女一樣流涕痛哭。”
最後的蘇丹王曾在那個磐石重迭的高地悲慘地作別,直到現在,那個高地還叫做“摩爾人最後的嘆息”……
一切都似乎是歷史的輪迴,就當穆斯林在歐洲大陸地聖城格拉納達歸附基督徒302年之後,摩爾人的勢力再度捲土重來。
18世紀40年代,一個在北非馬里尼蘇丹國生活地中年獵戶外出打獵時。曾途經一個異常隱蔽的洞穴裡過夜,無意間發現了穆罕默德十二世遺留在此的大批文物。這個獵戶少年時代曾在附近的清真寺裡讀過幾年可蘭經。當然知道眼前這批遺物的重大價值。
一番深思熟慮過後,獲得好運的獵戶將其間地普通金銀器具拿到附近集鎮中拍賣,使得自己成為當地阿拉伯人中首屈一指的大富豪,在他廣置無數田產的同時,卻把諸如黃金印璽,蘇丹文稿等其他重要文物。秘密隱藏在自己家中地窖裡,等到有朝一日能讓自己的子孫派上大用場。
的確,這個精明獵戶為自己的子孫準備了一大筆寶貴遺產,使得日後的西班牙南部再次掀起一場血雨腥風,在子孫們享受極大榮譽與權力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代推向滅亡的深淵。
1788年,獵戶的嫡系孫子,32歲的哈曼特在從父親手中接過家族遺產,順利成為新一任族長時,剛從清真寺回家的哈曼特本人已由無名小輩變成一個狂熱的伊斯蘭教改革家。他自稱接受過“馬赫迪”先知的教導。決心排除已經滲入伊斯蘭教內部地雜汙,恢復嚴格神教的純潔性。為此,早年求學的哈曼特放棄了家族的富裕享受,而常年待在清真寺或是山洞中過著苦修生活,每次外出講經說法。他都要嚴厲懲治當地褻瀆伊斯蘭教的“不法之徒”。曾經有一次結束講學之後,哈曼特獨自走在蘇丹王宮附近的大街上,意外看到馬里尼蘇丹王地妹妹居然違反教規、不戴面紗就出門,努不可揭地他左手捧著可蘭經,右手執木棒,將其毆打一番。趕回王宮。
哈曼特維護伊斯蘭教義的強硬立場。以及自己身體力行地刻苦作風為他贏得了極大讚譽,同時也博得王國當權者。馬里尼蘇丹王的極度欣賞。這位嗜好豪華排場的穆斯林國王想利用哈曼特的宗教影響維護自己有些岌岌可危的權勢,於是蘇丹王邀請哈曼特進入王宮,試圖給予後者相當於王國首相的官職,但被哈曼特婉言謝絕。隨後,哈曼特拿出懷中由“穆罕默德十二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