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5 頁)
經過徐光啟、李之藻、孫元化等精通西學的讀書人刻苦專研,終於在崇禎初年,登萊巡撫孫元化最早掌握了這種炮術要領。他馬上利用這種炮術操練了孔有德這支東江軍。可惜後來因為吳橋兵變,孔有德將山東打了一個稀爛,最後帶領麾下的炮兵投奔了八旗軍。
從此之後,皇太極如虎添翼,八旗軍在戰場上避免了攻堅不利的弱點。朝廷依靠火炮防禦八旗軍的計劃也徹底破產。
有關銃規的規格和用法,劉宣雖然來自後世,但是也不是非常瞭解。儘管他也有一些幾何知識,但是讓他算計彈道學還是勉為其難。
最後劉宣提出了要求意見,經過炮兵營老炮手、鑄炮工匠的多次改進。霍州炮廠的鑄炮師在炮架上設計了四種射擊角度,每一種角度都經過校射試驗,並且編寫了規整的射表。
只要按照射表操炮,雖然比不上銃規之法,但是相比起依靠炮手的經驗,準頭上無疑大大的增加了不少。
因為這個時期的工藝限制,火炮的鑄造標準並不規格,所以每一門火炮的射表都不相同。一門火炮,直到火炮損毀,使用的炮手都是固定的人選。
在整個平陽軍校當中,標註射表的火炮也只有一門新炮。因為新炮較少,所以平常很少進行實彈訓練。一個月之內,炮兵科的學員也只能進行三次實彈訓練。
這一回劉宣前來視察,炮兵科為了博取頭彩,所以才安排了炮手進行實彈操練。
劉宣剛剛趕到校場,只見炮兵科學員已經開始搭建靶臺,十幾個炮兵也推著火炮進入了炮位。
炮兵科科長王庚正要上前向劉宣彙報,只見劉宣遠遠地擺了擺手,示意王庚不要打斷學員們進行操練。
隨著口令聲一陣陣傳來,這門佛郎機火炮先後發射了十輪炮彈。因為有射表校準,這十輪炮彈居然有三輪擊中了靶臺。這種成績,已經遠遠好於半年前。
按照半年前的標準,火炮的射擊基本上依靠運氣,根本沒有多少準頭。即便是目標很大的城牆,十輪火炮也有可能沒有一發能夠射中。
劉宣將炮兵科的操練全部看完,對於炮兵科的表現,劉宣當場給與了表揚。並且提拔了炮兵科科長王庚擔任了新編炮兵營營官。(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三章佳節一
劉宣看完炮兵科操炮之後,馬上轉向了騎兵科訓練的校場。騎兵科見大將軍到來之後,為他表演了最拿手的列隊衝陣。劉宣看騎兵科學員雖少,但是這一哨騎兵氣勢卻是很足,已經有了幾分百戰精兵的架勢。
畢竟軍校的學員都是精挑細選的精卒,他們大部分都有豐富的作戰經驗。
從陝北起兵到現在,劉宣一直非常重視騎兵的發展。從最早的騎兵隊到現在,他的麾下已經有七個成建制的騎兵營。除了自己的親兵營外加四個老營之外,這半年劉宣還編練了兩個新編騎兵營。其中一個調往晉中府,配合李旭升作戰,另一個編入騎兵旅,歸騎兵旅旅長劉勇掌管。
這七千騎兵戰鬥力參差不齊,最強大的就是李旭升的騎兵一營,其次為劉宣親兵營。
這兩支兵馬根子上算是劉宣在陝北操練的騎兵,最拿手的本事就是長槍衝陣。他們不僅戰鬥力強橫,就連武備也非常精良,幾乎每一個騎士都能裝備上甲冑,哪怕在明軍之中,也是威名赫赫、被邊將稱呼為禿匪鐵騎軍。
其次為騎二營、騎三營、騎四營這三個老營,騎二營改編自劉勇家丁馬隊,騎三營、騎四營二部為王左掛餘部擴編。這三個營的騎兵不是很擅長肉搏作戰,雖然劉宣也曾經嚴格的將他們操練了一段時間,但是這些老兵油子還是改變不了以前打仗的習慣。
這三個騎兵營與明軍非常相似,都比較擅長使用火器,但是韌勁不足。並不是劉宣能夠決定勝利的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