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最像末人社會的丞相(第1/3 頁)
第一節 用尼采的末人概念看漢代的丞相
在漢代丞相中,要判斷誰更像末人社會中的人,我們需要根據末人社會的特徵以及漢代丞相們的行為、思想和影響來進行對比。然而,由於歷史記載和文獻的侷限性,直接對比漢代丞相與尼采的末人概念是較為困難的,因為兩者來自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但我們可以嘗試從一些可能的相似之處進行推測。
首先,末人社會的特徵包括缺乏熱情、志氣、個性和創造力,追求安逸和享樂,缺乏高尚的精神追求。在漢代丞相中,雖然大多數人都曾為國家作出過貢獻,但也有一些人在晚年或某個階段可能表現出類似末人的特徵。
石慶:他在職九年卻只是擺設,謹小慎微,沒有顯著的政績或創新。這種謹慎和缺乏作為的態度,可能與末人的“缺乏熱情、志氣”和“追求安逸”有一定的相似性。
《史記》記載石慶“在位九歲,無能有所匡言”,這表明他在丞相任期內未能對朝政和百姓提出有重大影響的建議或改革措施。
趙周:他在任職期間記載較少,後因履職不力入獄後自殺。這種缺乏作為和最終的失敗,也可能與末人的特徵相吻合。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推測僅僅是基於有限的歷史記載和文獻進行的,並不能完全準確地反映這些丞相們的真實性格和行為。此外,漢代丞相們的角色和職責與現代社會的個體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直接對比可能存在很大的侷限性。
綜上所述,雖然我們可以嘗試從某些方面推測漢代丞相中誰更像末人社會中的人,但這種推測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侷限性。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我們應該更加全面、客觀地考慮其時代背景、歷史條件和個人經歷等多種因素。
第二節 什麼是尼采的末人社會
尼采的末人社會概念,源自其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序言,指的是一種特定的社會狀態及其中的人類型別。以下是關於尼采末人社會的清晰歸納:
末人的定義:
末人(der Letzte mensch)在尼采的哲學中,指的是一種無希望、無創造、平庸畏葸、淺陋渺小、枯涸貧乏的人。 他們沒有夢想、沒有信仰、不冒風險、貪圖安逸。
尼采這樣形容他們:“這些人白天有自己小小的樂子,晚上也有自己小小的樂子,但非常看重健康。‘我們已經找到快樂。’末人們說,眨著眼睛。”
末人的特徵:
思想上:缺乏熱情和志氣,思無邏輯,從眾媚俗,缺乏個性,趨炎附勢,崇拜金錢和權勢。
行為上:想象力枯竭、創造力貧乏,說話做事小心翼翼,整天斤斤計較,疑神疑鬼,活得畏畏縮縮,戰戰兢兢。
道德上:信奉奴隸道德,軟弱、依賴、幼稚、怯懦、懶惰、固執、機械、墮落、任性、自負和保守。
末人社會的狀態:
社會風氣:追求安逸和享樂,不再考慮高貴的精神生活,社會充斥著喧譁與躁動,庸俗與肉慾。
知識獲取:末人們雖然忙碌於獲取各種知識,但學到的知識錯雜凌亂,無法形成完整系統的知識版圖。
價值觀:重視健康和快樂,對名利和地位津津樂道,迷信投機鑽營的權術。
末人與超人的對比:
尼采將人類分為末人和超人兩種型別。超人藐視權威,思想和行為特立獨行,勇猛剛強,行動力強,而末人則與之相反。
超人追求自我超越,嚮往偉大,肯定痛苦的意義;而末人則追求痛苦的降低,嚮往安逸,否認痛苦的意義。
末人社會的批判:
尼采透過末人概念批判了現代社會中人們追求安逸、逃避痛苦、缺乏創新和進取心的現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