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第2/2 頁)
同政體國家的歷史經驗表明,只要具備一定的自然基礎和人力基礎,崛起不見得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崛起本身,並不足以證明政體優越。
日本帝國自明治天皇1868年在詔書裡宣稱,&ldo;欲開萬裡波濤,布國威於四方&rdo;,至甲午戰爭大敗清帝國,不到30年;而從1868年到1905年在日俄戰爭中險勝俄羅斯,不到40年。在一位西方史家眼裡,&ldo;在僅僅半個世紀內,日本從一個被西方國家斥之為偏僻且有點落後的國家到被認可為列強,這可能是世界史上任何國家的最不平常的成就&rdo;。就拿被許多中國人視為強國標誌的航空母艦來說,在1941年12月襲擊珍珠港之際,日本現役的航空母艦有10艘,比美國還多3艘。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崛起,也是其興也速。德國的工業革命直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才真正開始,比英國晚了大約80年,而&ldo;統一大業&rdo;也是1871年才算完成。但是德國後來居上。1874年,工業生產超過法國,1895年超過英國。納粹德國的崛起,則堪稱神速。1933年希特勒上臺時,恐怕不會有人認為德國是歐洲的經濟或軍事大國,可是在1941年,德國卻是一個所向披靡的世界強國。
二戰後,聯邦德國和日本浴火重生,在共和政體下崛起,成為經濟強國速度之快,也是令人目眩。1949年的聯邦德國,面積只及中國四十分之一,在1948年時,人們還在這樣預計它的前景:&ldo;每個德國人每5年會得到一個碟子,每12年得到一雙鞋,每50年才能得到一件西裝……&rdo;日本國土面積不到中國的二十五分之一,1952年盟軍結束佔領時其國民生產總值只略高於英國或法國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可是到了1970年,也就是它們戰敗25年週年之際,日本和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共和政體的國家中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