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1/3 頁)
最後法庭證明弗裡奇清白無辜。希特勒只是給弗裡奇寫信祝賀,假裝痛心疾首,卻不順理成章地提平反,並且弗裡奇的辯護人要求提審希姆萊和海德里希的請求也沒有得到批准。直到1938年6月13日的一次講話中,希特勒才對將軍們發了一個為弗裡奇恢復名譽的宣告。這位獨裁者聲淚俱下,說自己是上了當,可惜出於&ldo;理所當然的國家理智的原因,不允許把這種駭人聽聞的內在聯絡公諸於世&rdo;。他呼籲將軍們不要離開軍旗,還保證向弗裡奇徹底賠罪。希特勒此後任命弗裡奇為炮兵頭頭。弗裡奇本人沒有拒絕這個職務,而軍官團沒有團結起來以辭職相威脅,要求希特勒對弗裡奇官復原職。布勞希奇也是選擇接任而非要求給弗裡奇平反。沒有人挺身而出。
堂堂陸軍上將弗裡奇自己又幹了些什麼呢?他不僅沒有採取什麼行動向國防軍軍官團充分說明情況,不願國防軍因為他的緣故採取行動,而且顯得很顧全&ldo;大局&rdo;,竟然還勸軍官們不要再計較。統治者喜歡別人不斤斤計較,喜歡別人以&ldo;大局為重&rdo;。其實,面對權力沒有私事。縱容權力就是縱容邪惡,而受害者不再只是弗裡奇自己。
1938年5月30日,希特勒給國防軍的指令中稱,&ldo;在不久的將來以軍事行動粉碎捷克斯洛伐克乃是我不可變更的決心&rdo;。他給陸軍下達的任務就是,以閃電行動&ldo;迅速佔領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向捷克斯洛伐克心臟地帶挺進&rdo;。下手時間定在1938年10月1日。
陸軍總參謀長路德維希&iddot;貝克並不認同這項計劃。1938年8月4日,貝克上將在柏林召集陸軍將領舉行了一次會議。在布勞希奇上將陳述了希特勒的軍事和政治企圖後,貝克在會上宣讀了他的意見書:&ldo;今天,我們要對國家的存亡作最後的決定。如果今日的領袖們違背了自己的政治常識和良知而輕舉妄動,歷史就將為他們記下一筆血債。當你們的知識、你們的良心和責任禁止你們執行一項命令的時候,那你們就應該意識到:軍人服從到此為止。如果你們的建議和警告在這種情況下不被採納,為了民族和歷史你們就應該辭去職務。如果你們團結一心,行動一致,戰爭就不會爆發。這樣,你們就可以在不幸和危亡中挽救祖國……&rdo;
這位陸軍總參謀長的結論是:&ldo;德國開始一次戰爭,必將立即挑起其他國家作為受攻擊的國家群起應戰。在一次反對世界大聯合的戰爭中,德國必敗,最後必將受其擺布。&rdo;這位炮兵將軍強調指出,在未來的戰爭裡,全世界都要起來對抗德國,而追隨德國的只會有無足輕重的國家,而這註定了未來戰爭一開始德國就要失敗。這位上將告誡說:&ldo;一個身居高位的軍人,如果此時只知道在其軍事任務的有限範圍內盡職盡責,而忽略了對於全民族所負的崇高職責,那麼他對於自己職責的認識就不夠全面和深刻。&rdo;除了賴歇瑙和佈施外,所有的將領都贊同貝克的意見。
1938年8月18日,貝克被免職。陸軍上將哈爾德接任了貝克的參謀總長職務。可他和其他一些人準備發動反希特勒的政變。如果希特勒發動戰爭,柏林駐軍就把他抓起來。柏林衛戍司令馮&iddot;維茨勒本將軍等人負責執行這個計劃。可是慕尼黑協定卻使陸軍可能的政變失去了基礎。希特勒的冒險再一次獲得了成功,而貝克的反對則顯得是危言聳聽。張伯倫和達拉第在慕尼黑給希特勒長足了臉。陸軍有什麼理由推翻一個給德國帶來巨大外交成就的人呢?
在聽說希特勒前往慕尼黑的訊息時,維茨勒本將軍對其他密謀者說:&ldo;事到如今,如果我們還要再採取什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