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第1/2 頁)
&ldo;熟地,制黃精,何首烏。&rdo;吳議一道一道數來,眼底一片清明,&ldo;您早就把藥匣子裡的藥換了,都是黑色的藥,熬出來的湯當然也是黑色的,也當然可以瞞過公主。&rdo;
沈寒山哂笑一聲,既不答話,也不玩笑,只拿手裡一柄扇子敲了敲吳議的腦門。
&ldo;快去給我收拾東西,過兩日我們就要出發去郿州了!&rdo;
第38章 郿州土地
咸亨二年的春意, 就這樣夾雜著北方乾澀的塵土,在青灰的天穹與凜冽的東風中拂上人們期待的臉上。
只可惜這個寓意美好的年號並沒有如其被寄予的初衷, 將民眾所期盼的甘霖與祥和帶給大旱已久的關中。反而隨著年關的走遠而愈演愈烈,伴著涼薄如刀的春風,用不降滴水的方式,深深地創傷了北國本已蕭條衰敗的農業。
其時,帝後已往洛陽行宮頤養生息,留任李弘為監國太子。
&ldo;臣聽聞關中已經鬧起饑荒, 人們要靠吃榆皮、蓬實充飢。&rdo;左庶子戴志德進言道,&ldo;太子殿下千金之軀,還是不要奔波勞累, 老臣願親往查訪。&rdo;
李弘負手而立, 遙遙望向北方的郿州,郿州不過數百里之中, 卻遠在視線之外。
他放目遠眺, 但見到一道殘陽, 漫天煙霞。
咸亨元年, 聖上就已經下令開倉賑糧, 只可惜從中央到地方, 救濟的糧食每到一個關卡便被剝掉一層油水,而真正分發到百姓手上的,恐怕連三成都不到。
&ldo;傳我口諭, 三日之後, 照常動身, 一切還照我之前的安排。&rdo;
&ldo;老臣……&rdo;
&ldo;戴公無須多言。&rdo;李弘微笑著摁住那雙微微顫抖的臂膀,&ldo;張公與蕭公如我左右臂膀,而戴公如我之腦府,我雖帶著左膀右臂前往郿州,卻留下了我的思想和政策,我想,您能鎮守住長安。&rdo;
戴志德神色一震,望著眼前這個年輕而尊貴的皇太子,重重地一點頭。
&ldo;臣,必不辱使命。&rdo;
‐‐
李弘要親往郿州巡查,命左庶子戴至德領銜一班東宮重臣留守長安。
而隨行人員除了張文瓘、蕭德昭等幾位天朝要員,還有張起仁精挑細選出的一班太醫博士,其中除了幾位資歷頗高的老博士,還有民間出身、素擅時疫的沈寒山。
貞觀年間,關中曾大興時疫,當時便是孫思邈、沈寒山師徒二人立下奇功,破解時疫,解救萬民。因此,沈寒山雖然並非太學出身,卻也躋身太醫博士之流,在太常寺獨佔一閣。
事關重大,本來已被允許隨行的太平又被從隨行的名單裡面一筆劃掉,連帶照料她的太醫都臨時換成了看顧沛王李賢的陳繼文。
&ldo;我也要跟著弘哥哥去郿州。&rdo;太平自然是不服氣的,撒潑打鬧未得成功,又不知從何處學來個新辦法。
&ldo;太醫哥哥說過了,我是帝國公主,吃著……吃著人民種出來的糧食,享受著人民的供奉,所以……哦,所以一定要懷著感恩的心情,去親自看看城外種田的百姓們。&rdo;
磕磕巴巴一席話,憋紅了一張小臉才慢慢說完,一聽就知道是臨時抱佛腳照章背出來的。
李弘哂笑著點點頭,總算聽著倒是有理有據,只不過是否原創就有待考究了。
倒是吳議在旁聽得嘴角一陣抽搐,他什麼時候說過這話了?
能把他短短一句&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