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1/2 頁)
夜風如瀾,撩動燭火,拉扯著牆上兩道長長的影子。
李素節只覺得心神跟著一起晃動,嘴裡剛攢出兩句話,又吞回肚子裡。
吳議默不作聲地起身走回自己的廂房,留他一個人在風中凌亂。
李素節獨自坐在堂前,雙眼放空地望著大開的門檻。
初陽漸漸從天際探出一頭,垂在地上,劃下一道明燦燦的線。
李素節眼睜睜瞧著這條線一步步挪到自己腳下,再從腳底攀到肩頭,最後才一點點照進他的眼裡。
回過神來,門檻前,蕭氏已梳妝打扮好,牽著李璟的手要送出門去。
李璟仰著腦袋,睡眼惺忪地問:&ldo;地公老爺呢?&rdo;
蕭氏笑著撫了撫他的頭頂:&ldo;說了多少次,要叫吳公子或者議哥哥。&rdo;
李素節打了個呵欠,滿眼疲倦,但精神不錯:&ldo;他昨夜也熬了半宿,現在恐怕在歇息呢,今天叫李福送你上學吧。&rdo;
李璟頗為失望地&ldo;哦&rdo;了一句,但也沒鬧著去吵吳議。
倒是蕭氏踟躕片刻,將李璟交給李福拎去上學,才悄悄附上自己夫君的耳朵。
李素節臉色登時一白。
&ldo;他從後門走了?!&rdo;
蕭氏將吳議留在廂房的紙條交給李素節,李素節一宿無眠,不禁眼前一黑,過了許久,才看清眼前一筆一劃孩童似的字跡‐‐
&ldo;山長水闊,定當再見。&rdo;
第15章
吳議走了,揣著幾身舊衣裳、幾顆他娘留下的銀碎子和那本李璟那裡沒收來的《山海經》,身無別物地離開了這座囿居十三年的小城。
並不是沒想過偏安一隅過自己的小日子,只不過張起仁一番警醒下來,就算既得一隅,恐怕也難得心安了。
天光乍破,雲肚翻白,平靜的天穹之下隱有雲浪翻滾。
吳議努力回憶著歷史課本上的這一年,如果沒有記錯,當今太子李弘的壽命已經剩不下幾年,李唐的王孫從此被一摘再摘,碩果難存。
李素節並不是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子,但他的姐姐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卻常常作為矛盾的焦點出現在人們視線中,如果沒有記錯,現在她們還被軟禁在大明宮的一角,而且很快就會被武后嫁給兩個下三濫的莽夫。
作為他們一母同胞的弟弟,李素節的下場可想而知。
他沒有改寫歷史的野性和氣魄,但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李素節被迫害致死,既然張起仁給他點撥了一條李家的生路,他就不能不拼盡全力一試。
坐在顛簸的馬車上,吳議撩開車簾俯身回望,裊裊晨霧被疾馳而過的馬蹄分撥開去,苔痕青青的古城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視野中央。
‐‐
出乎他的意料的是,吳栩並沒有與張起仁同行,而是將在年後啟程。
張起仁心知兄弟二人素有嫌隙,也只能拆成兩班,倒不是他偏重吳議,只是清楚這孩子囊中羞澀,更不好向李素節開口要盤纏,把他帶在身邊,也可照拂一二。
還有另一個理由,在這個出個城門都要驗明身份的年代,想要出趟遠門,並不能像現代的人一樣輕鬆地說走就走。
一般說來,老百姓想要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別的地方辦點事,都需要去官府開具&ldo;公驗&rdo;,表明自己是清清白白的良民,此行卻有要事,而不是為了逃稅躲役才跑路的。
公驗分為很多種,被調動的公務員、服兵役的白丁、趕考的書生,各有各的名堂,唯有一點是通共的,就是公驗上都得加蓋官府的公章,以茲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