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第1/2 頁)
可灶臺吃不下啊!
在高高興興的啃了一塊半後,灶臺絕望的看著碗裡的半塊肉,眼淚水都快溢位來了:&ldo;我、我能拿回家明個兒早上吃嗎?娘你明早給我熱熱當早飯吃吧!&rdo;
寧氏瞅了一眼活脫脫像狗啃過一樣的肉,嫌棄得不要不要的:&ldo;知道了知道了。&rdo;頓了頓後,她忍不住吐槽道,&ldo;這肉我都會做了,過年再做給你吃。&rdo;
灶臺太高興了,頂著油嘴就給他娘親香了一個,氣得寧氏差點兒沒忍住抽他。
至於王香芹拜託的事情,寧氏倒是答應得很爽快,還說到時候她順便將驢車趕過去,正好今年賺了不少,在縣城裡採買一些鎮上買不到的好玩意,回家過個好年。寧氏倒是沒刻意問朱母家裡缺啥,因為想也知道朱母肯定會說啥都不缺的,她只盤算著回頭去鎮上瞧見好東西了多買一些,提前說這個沒意思。
還真別說,寧氏跟溫氏想到一塊兒去了,只是她倆的做法卻截然不同。
溫氏是得了大郎的叮囑,讓她尋思下今年給什麼孝敬,錢和米糧肯定會給的,可他們到底是長房,眼下父母由四房贍養了去,他們身為長子長媳總不能跟其他幾兄弟一樣只給那點兒孝敬吧?大郎的意思是,正好快到年關了,借著這機會給東西,當父母的就算心裡不痛快,也不會發出來的。
道理溫氏都懂,可她卻不想平白吃了這虧。她算是看出來了,朱父朱母跟了哪一房,那房就是享福的。朱父是老莊稼把式,有他盯著,地裡的收成還能差了?朱母眼下連四十都沒有,又是利索人,什麼活兒都會幹,有她在,王香芹是半點兒都不需要操心家裡的活兒,到點回家就有熱飯熱菜吃,還有人幫著餵雞撿蛋洗衣打掃……
哪兒有便宜都叫四房佔了,偏叫他們大房多出孝敬的?
話雖如此,溫氏也沒直白的拒絕,她就是跟寧氏想到一塊兒去了,覺得只要直筒筒的問朱母缺啥,朱母肯定會說啥都不缺的,這樣一來,她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少給孝敬了?
這麼想著,她也就這麼做了。
朱母倒是如她所願的說了自家不缺任何東西,結果寧氏那頭的孝敬還沒到,畢竟她要等去縣城後才買年貨,倒是田氏指派三郎送來了孝敬。
木炭、棉花、布料、糖塊、瓜子……
田氏也是能耐,她這哪裡是送孝敬,壓根就是幫著把年貨採買了一遍。當然,這些年貨也就是將將夠,要多買也是可以的,且她買的都是很尋常的東西,沒有一樣是出眾的。田氏這麼做也是想過的,她覺得她不能搶二嫂的風頭,不是沒錢,是不能把二嫂比下去,不然誰知道二嫂回頭會不會找機會收拾她。
寧氏還真就特地過來瞧了一眼,她是做慣了買賣的人,如今算帳的本事是遠遠超過了六郎的。只草草的掃了一眼,她就大概的估算出了這些東西的價值。
看著種類挺全乎的,東西也不老少,可實際的價值絕對不會超過五兩銀子。
對比一下自己的預算,寧氏頓時放下心來,暗道三弟妹還是挺有眼力勁兒的,知道不能越過嫂子去。又想著田氏給她留了面子,她也得提點提點牛氏,讓牛氏按著田氏給的孝敬略減一分來送。
這是啥?這是妯娌們之間的默契啊!!
其他人都高興了,唯獨溫氏……
瘋了吧???
他們秋收以後才分的家,眼瞅著連半年光景都還沒到,怎麼就要給那麼多孝敬了?況且,當初分家時說好的米糧和錢都是依著數給的,等於這就是平白多添的。可試想想,朱父朱母能吃多少東西?其他幾房給的米糧都吃不完,更別提二老年紀又不大,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