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2/3 頁)
的。當然,這些觀念隨著時代的進步也越來越淡了。
1949年前後,約兩百萬人隨著國民黨來臺,除了少數高官高階將領外,大部分都是乘船來臺,而後國民黨當局將外省人安遷至臺灣各地,因此,臺灣各地皆有一定的外省人分佈。來臺的外省人多集中居住在當局安置的地點,到了現在,其中臺北市的外省族群最多(30),再加上他們長期掌控了臺北從上到下的資源,因此,也許可以說,跟我同一輩出生在臺北市的小朋友,耳濡目染比起其他縣市,閩南語說得好的比例稍微低了一些。
來臺的外省人多集中居住在當局安置的地點‐‐在臺灣形成特殊文化的眷村。眷村裡可說是一個獨立於傳統臺灣人社群的小聚落,裡面可能有自己的一切公共設施,有點兒類似大陸的大院,所以,外面的人看裡面神秘,裡面又視外面好像隨時要欺負他們,幾十年來小矛盾不斷,但也沒發生什麼大問題。
關於本省人與外省人,有著有趣的暱稱:&ldo;芋仔(外省人)&rdo;、&ldo;番薯(本省人)&rdo;。當初許多孤身隨軍來臺的官兵,國民黨承諾等未來&ldo;反攻大陸&rdo;之時,每人可以分到一塊田耕作,配發了證件叫&ldo;戰士授田證&rdo;,但後來反攻無望,這根本也變成廢紙一張。他們許多人在臺灣娶了媳婦,但臺灣本省人因對國民黨印象不是很好,因此在娶媳婦過程中也不免引起許多家庭問題。若無家眷,許多人晚景都挺淒涼的,只能住到榮民之家去。在我的成長記憶當中,許多賣早餐豆漿油條的都是這些人;每到下午,也都有個山東口音的阿伯騎著破摩托車在家附近喊著賣大饅頭之類的話;或者,他們也只當大樓管理員、清潔工之類的基層工作。而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ldo;川味紅燒牛肉麵&rdo;,這種以前根本沒有的東西,就是這些外省老伯在思鄉情的驅使下,湊合著臺灣現有的食物材料做出來的。
另一個比較有名的例子是,高雄崗山最有名的特產就是明德辣豆瓣醬。原來崗山是空軍官校所在,國民黨當初從成都最後帶了一批人停留在此,形成一個眷村,這些退伍的老兵沒事幹,只好做自己家鄉特產來賣,沒想到還賣出個名堂來。
當然,這些&ldo;老芋仔&rdo;們不是個個都那麼幸運,悲劇其實更多,這是時代造成的。在20世紀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許多的電影及文學作品都在討論這個問題。隨後要說的&ldo;李師科銀行搶劫案&rdo;,不僅是震驚全臺的臺灣第一起銀行搶劫案,更因為主角就是這麼一個老兵而令人矚目。他這樣做的動機到底是什麼?這件事現在都一直被人當做案例提起。
李師科案
當年的另一個引起市井小民興趣的話題是李師科案。這也是臺灣治安史上第一件銀行搶劫案。
李師科是個1949年跟著國民黨當局來臺的外省老兵,跟所有外省老兵一樣,打過抗戰,退伍後一樣沒什麼謀生技能,只能開計程車維生。
這樣一個很普通的人,也不缺小錢,幾乎沒有人會認為他是壞人,可他居然幹下了這麼驚天動地的事。他持槍搶銀行時留下一句名言:&ldo;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我只要一千萬!&rdo;
這句話被那個時候的小朋友玩警察抓小偷時爭相模仿,然後當警察的小朋友一定會說:&ldo;李師科!看你往哪裡跑!&rdo;不過如果在家自己亂喊,反而會被媽媽敲一下頭。這件事深入大家的心中,他的犯案動機也不斷被大家當做茶餘飯後的話題討論。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一般民眾才去關心外省老兵的問題。所以越到後來,李師科反而在大家心目中留下一個&ldo;悲劇英雄&rdo;的形象。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