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1/3 頁)
現在&ldo;小虎隊&rdo;三人都有自己的事業了,但近年來一直都有好事者想要撮合三個人再度同臺演出,只是蘇有朋似乎一直對&ldo;小虎隊&rdo;有心理陰影,以至於這計劃一直沒有實現。唉,希望我有生之年還能夠看到他們再度同臺演出啊!想必這也是許多歌迷的願望。我似乎能想像那個畫面:三個老頭在臺上弱弱地唱歌跳舞,簡稱&ldo;老虎隊&rdo;,而臺下也有一群老頭和大媽搖著螢光棒。
股市首次上萬點
20世紀80年代末,整個臺灣社會瀰漫著一股浮躁的氣氛,不僅僅是因為政治上剛開放,更大的原因在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家突然變得有錢,整個都是暴發戶急功近利的心態,尤其這年的股市首次上萬點,更是將這種氣氛推向最高峰。
那幾年的臺股大起大落,最後居然還到了一萬點,在現在看來,仍然是任何金融及商業法則都不適用的,只能說,群眾一窩蜂的盲目很可怕,更可怕的是背後操縱這一窩蜂的大戶。臺灣股市從20世紀60年代初才開始,到了1986年時,才剛破一千點而已。但自從破一千點後,在短短九個月內就破了兩千點,再過兩個月,破了四千點。其中遭全球股災影響,大跌重挫51,1987年12月跌至2298點。雖然這時已經有人看出,臺股根本就是底氣不足,因此才在全球股災中傷亡慘重而發出警告,但這怎麼能抵擋得住整個社會的一頭熱呢?
半年後的1988年6月,臺指反彈,突破5000,7月6000點,8月8000點。漲幅太快,導致當局不得不出面幹預,開始徵收資本利得稅,又重創股市,馬上跌到5000點以下。但被沖昏頭的投資人,心裡預期的都是一萬點。而當時當局也害怕失去民心選票,在政策上不敢堅持,便順應民眾做出些讓步。到了1989年6月,臺指終於突破一萬點,1990年初達到一萬兩千多點的新高,簡直就是上下歡騰,全民如同集體嗑藥般high到最高點。
股市像無限提款的提款機一樣,不管怎麼買都會賺,就算你不懂什麼是月線、季線、k線,就算你買一些雞蛋水餃股,依然能被炒得老高而大賺一筆。炒股成為全民運動,或者應該說,突然而來的暴富,使大家突然間有些不知所措而開始迷失。
不管是什麼階層的人,通通投入了股市;不管是商人、軍人、工人、讀書人,甚至是出家人,皆為此而著迷。媒體也大幅報導什麼&ldo;炒股神童&rdo;之類的神話,出版社還出版了一堆教人如何炒股致富的書。當時有個名詞叫&ldo;菜籃族&rdo;,即一些家庭主婦提著菜籃本來應該到菜場買菜,卻跑到&ldo;號子&rdo;(證券公司)裡看股票去了。於是,股市也造就了一堆新富階層的富太太們。當時股市九點開盤,十二點收盤,整個交易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個小時,所以那些暴富的太太們生活得可滋潤了,收盤之後先吃結伴大餐,下午再來逛街、唱歌、跳舞、購物什麼的。因此,號子旁出現了一堆高階餐廳,百貨公司的生意也隨之大好。
此外,股市一片大好對社會的衝擊更是明顯,比如工人發現炒股比工作更好賺,乾脆不工作了去炒股,造成勞工短缺,許多公司的產品無法順利交貨。工廠老闆索性把工廠給賣了,因為炒股有更高的利潤。公務員也在炒股,乾脆去辦公室打個卡就跑到號子裡,造成行政效率降低。在學校裡也差不多,有些老師一邊上課一邊戴著耳機收聽股市行情,聽到一半就突然叫小朋友自習,自己跑出去。小朋友在學校也開始攀比誰家裡賺得多,誰買得對,哪支股有潛力,彷彿大家都可以上電視當&ldo;老師&rdo;一樣。而大學生乾脆課也不上,專心炒股。更令人覺得誇張的是,在證券公司裡上班的倒茶小妹,也領著一般上班族羨慕的高薪,年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