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免費用車(第2/6 頁)
朵微動,隱隱約約的聲音立刻變得清晰許多。
「要我說,還是陳凡有本事,連著幾本小說都被電影廠看上。」
「這還要你說?現在滿雲湖誰不知道,上影廠要拍三部電影,都是陳凡寫的,第一部拍的是《擺渡人》,已經拍完了,就等上映。
可惜這部片子沒在雲湖拍,是在太湖那邊找了個地方拍的,也不知道拍的怎麼樣。
《雲湖戀》是第二部,等這部片子拍完,他們還要拍《上海諜影》。
我倒是蠻好奇,陳凡寫了那麼多的小說,他們是不是都要拍成電影哦。」
「哎,這個問題問得好,我還真問過他們拍電影的人,說是個導演,就是他們的負責人。
他說的是,有些小說適合改編成電影,有些就不行,除非只拍一個片段,比如說陳凡的成名作丶《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部小說就適合選一個故事片段來拍,因為劇情太長,一部電影放不下。」
陳凡停下晃動,抽了口煙,心裡嘀咕著,電影放不下就拍電視劇啊,我又不挑。
哦,對了,現在我國還沒有拍攝長篇電視劇的先例。
以至於小本子拍了幾集爛得要死的西遊記,央臺的領導都如獲珍寶,打申請花大價錢買下來,結果放了兩集就被罵到停播。
好慘。
現在的電視劇是什麼情況呢?
我國的第一部電視劇,是央臺的前身丶當時的京城電視臺,在58年拍攝並播出的,總集數是1集。
對,就是1集。
總時長更感人,20分鐘!
因為不在電影院放映,而是在電視上播出,為了區別電影,才有了「電視劇」這個稱呼。
此後的20多年裡,基本上都是這種,少則1集丶且只有2丶30分鐘,多則有兩三集,同樣每集不超過30分鐘的劇集。
內容?
內容就不要問了吧,反正大約就是樣板戲那種。
一直到81年,央臺拍攝了9集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才開創長篇電視連續劇的先河。
看看,名字都改了,以前的叫電視劇,後來的都叫上了連續劇。
而且即便是在《敵營十八年》出現之後,拉長了每集的時間長度,可業內拍攝電視劇,依然是用拍電影的方式,也就是一部劇只有一兩集,每集長度固定為45分鐘,因此也被稱為「電視單本劇」。
真正的電視連續劇的成形與爆發,還是要等到86年,這一年被電視人稱為中國電視連續劇的元年。
三部大火劇陸續播出:《四世同堂》28集丶《尋找回來的世界》12集和《新星》12集。
包括經典版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也都是在這一時期進行製作並播出。
距現在還早著呢!
要一直到88年,央臺才對電視劇作出了篇幅的劃分:3集以上的電視劇為連續劇;只有1丶2集的稱為單本劇,每集不超過50分鐘;30分鐘的稱為電視短劇;15分鐘的為小品。
所以我國的第一部電視劇,充其量是個小品劇。
當然,意義很重要,算是開了先河。
按照央臺製定的這個標準,陳凡寫的那個《在希望的田野上》,如果讓他改編成電視連續劇,那不得了。
多了不說,按一個故事兩集算,他已經寫了18個故事,那可是整整36集。
誰家那麼有錢,一下子拍36集出來?
職工工資丶裝置耗材都不要錢啊?!
陳凡丟掉菸頭,站起來端著茶壺往裡走。
廚房煤爐上的水開了,還是先洗白白吧,什麼電視劇電影的,等以後再說。
……
第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