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奮發的始皇帝(第3/4 頁)
受,強者恆強、弱者愈弱都是世界的真實寫照。
普通的小勢力還可以在大勢力的夾縫之中生存,像仙秦這種不上不下的存在,才是最尷尬的。
投奔一方大勢力,貌似自己太強了一點點;自立門戶,又太弱了一點點。
當然,僅僅只是這些也不是沒有辦法彌補。洪荒終歸是一個人情社會,若是交際廣闊,也未必不能逍遙一方。
可惜仙秦不行,因為缺乏社會毒打、洪荒常識的緣故,在起家之初仙秦就得罪了不少大勢力。
因為當年行事風格太過鋒芒畢露,就連作為天然盟友的兩大人族聖地,對仙秦也很不感冒。
具體表現就是人族聖地在陰世之中又扶持起了大漢運朝、大唐運朝。
雖然這兩大新生運朝實力不及仙秦,可是勝在聽話啊!大漢和大唐所有的行動,都和人族聖地保持一致。
多了兩顆釘子後,人族在地府之中的話語權已經可以保障,仙秦對人族的重要性不復存在。
唯一關係密切的盟友只有巫族,可現在的巫族早就不是昔日那個天地霸主,實力早就衰落了下來。
人丁稀薄不說,關鍵是傳承的血脈越來越淡,很難誕生出天縱之才,僅憑几尊大巫支撐著。若非有一尊混元修士,連大勢力都算不上。
按理來說,這種時候仙秦和巫族抱團,才是最好的選擇。可傲氣的始皇帝連三皇五帝的面子都不給,又豈是給人當小弟的主。
不過傲也有傲的好處,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傲氣,才貼合了運朝的本質。
故,仙秦才能夠一路發展壯大到現在。真要是為了安穩,投奔了一方大勢力,始皇帝的帝道之路也就斷了。
李信的話彷彿點燃了火星,大殿之中的群臣紛紛參與辯論。有支援李信立即動手的,有支援王剪穩重行事的,也有提出找人合作的,還有想要維持現狀反對對外攻伐的……
大家都有充足的理由,支援自己的觀點。百官爭吵個不停,搞得就如同菜市場一般熱鬧。
高坐龍椅之上的始皇帝,彷彿對這一切見怪不怪,只是靜靜的聆聽著。
皇權至高無上,但那也要給群臣發表意見的機會。
對很多人來說,直接向皇帝上奏,需要承擔政治後果,言辭必然有所顧慮;和同僚討論就沒那麼多顧忌了,就算是說錯了話,也不需要承擔政治責任。
反正以始皇帝的修為,群臣討論的所有內容,都瞞不過他的耳朵。無論是對也罷,錯也罷,多聽聽總是沒錯的。
這是始皇帝從當年仙秦失敗中吸取到的教訓。故開闢陰世龍庭之後,他總是儘可能的收集不同意見,避免自己再次陷入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的怪圈。
待群臣們爭吵的差不多了,始皇帝才緩緩開口說道:“好了,攻伐異域之事乃我仙秦之國策,斷無更改之理。
不過具體攻伐哪一方世界,又該怎麼進攻,孤還需要仔細斟酌。
武安君,以你之見這些世界中,哪方世界更適合我仙秦的立基之地?”
“立基之地”,顯然始皇帝有意搬遷大本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陰世之中的富饒之地早就被人給瓜分了,仙秦只能拿點兒剩下的殘羹冷炙。
關起門來過小日子還行,想要發展壯大更進一步,仙秦手中掌握的資源那還遠遠不夠。
無力陰世中的打破利益分配秩序,那就只有從域外世界想辦法。發展重心都轉移了,搬遷大本營也是順理成章的。
反正伴隨著世界融合,早晚還是會回到洪荒,並不存在故土難離。
“陛下,其實我們一開始就錯了。這些世界雖好,可盯上的人也多。以我先秦的力量和大勢力盯上同一方世界,註定爭不過他們。
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