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第1/2 頁)
由於當年漢口西城郊,荒野平土,大片沼澤;人煙稀少,所以黃興率部渡河沒有被北洋軍發現。
第二天,黃興親自率領反攻部隊向漢口城區發起攻擊,由西至東,沿著今天解放大道古田片向東行進,攻佔博學書院(今武漢市第四中學)和既濟水火公司水廠(今漢口宗關武漢市自來水公司,江漢二橋漢口橋頭)。
經過一場短暫的戰鬥後,很快黃興帶領的先頭部隊就直逼玉帶門附近。
清軍聞訊後驚惶非常,這樣無所顧忌的反戈一擊是他們所沒料到的;完全不合軍事常規思維,於是,北洋軍援軍大批湧向玉帶門;迎著革命軍的來勢分兩側堵截,依然是炮兵掩護步兵,輕重武器一齊射擊。
革命軍北翼受重創後撤,南翼軍隊見敵方火力如此強大;不願拿雞蛋往石頭上碰,順勢跟著後退。
&ldo;不許後退,大家向前沖!&rdo;見此,黃興著急地大叫道。
但是兵退如山倒,所以此時此刻並沒有什麼人願意聽從他的命令,繼續向前進攻;因為民軍們此時卻是紛紛爭先恐後地逃跑向漢水,見到自己的調令沒有人願意聽從,於是黃興也只能夠十分垂頭喪氣地,十分無可奈何地下命令放棄漢口撤回漢陽。
當他們退回到漢陽後,一點傷亡士兵的數目;至少有傷亡六百人,這個傷亡數目對於漢陽守軍的鬥志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但是禍不單行,在黃興得反攻漢口的計劃剛剛失敗之際,北洋軍再次發動攻勢。
&ldo;螳螂捕蟬,黃雀在後&rdo;,北洋軍另一支隊伍,由孝感到新溝(古鎮,位於漢水與漢北河匯合處,今屬武漢市東西湖區);渡過漢水佔據蔡甸,從蔡甸進逼三眼橋。
見此危機,黃興立即調動軍隊西向迎敵;半小時後,雙方就在三眼橋展開激戰。
漢陽三眼橋:位於蔡甸到漢陽王家灣之間的漢蔡高速公路上,隋唐時漢陽通往京城的驛道,曾經有一座橋;橋下有三孔,所以得名,後來橋毀留下這個地名;今新建鋼筋水泥橋,也名三眼橋;當年三眼橋戰鬥,兩方殺得難分難解,革命軍鬥志兇猛;清軍受挫,被迫停止前進,革命軍佔領三眼橋以東高地‐‐仙女山、米糧山(美娘山)、鍋底山、湯家山、磨子山、扁擔山‐‐阻擋清軍入城之路。
但是就在這一天,馮國璋指揮漢口清軍從舵落口(漢水北岸,今漢口礄口區工農路)渡河;衝破米糧山防線;與蔡甸方向趕來的清軍配合,攻打米糧山,對革命軍形成夾角之勢。
漢陽三眼橋到王家灣之間一帶屬崗壟地貌,小山丘陵密佈,如盆圈一般圍合著龜山腳下的漢陽古城。突破這一圈山嶺,從扁擔山到月湖古琴臺,攤開一片平野湖泊;從西而東,坦坦蕩蕩沒有遮蔽,漢陽古城便無險可守。
黃興雖然不算是軍事大家,但這起碼的軍事知識他還是很懂的,下令漢陽守軍死守三眼橋以及以東的仙女山;阻擋袁世凱軍隊入城通路,但是,軍隊不聽調令。
一天後,米糧山、仙女山相繼失守,革命軍退守鍋底山和扁擔山。
第二天,兩路清軍開始在扁擔山一帶會合,並且合力進攻漢陽守城革命軍,大炮聲震撼山巒水泊,鍋底山和扁擔山失守;同時清軍從王家灣、十里舖長驅直入;近逼歸元寺(中南名剎,清光緒建築,今漢陽翠微橫路20號),和漢陽鐵廠(張之洞湖北工業基地之一,遺址在今漢陽區琴臺大道旁邊)。
於是一場大規模的山地戰由此而展開,但是在一番慘烈地山地爭奪戰後;革命軍卻是傷亡巨大,再也無力在平原上組織防禦;於是數路清軍如飛蝗襲來,漢水不是長江,渡河過來是很容易的;清軍分數路從漢口渡河,從琴斷口、十里舖、五里墩、古琴臺、南岸嘴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