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小太監馮敬和(第3/4 頁)
裡可有可無的宦官小侍童、惜薪司裡的小太監。退一萬步來說,宮中過得苦哈哈的太監還是大多數,誰會不喜歡大撒銀票的散財童子?
並且,那些銀子所產生的效果,隨著時間的發酵,還會增強,誰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從中受益。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熟”,這句話用來形容馮敬和再貼切不過。
從小進宮,整日裡混在宦官當中,身處的環境,無時無刻不在逼著他快速成長。
過完年,回到桂林府,見過瞿成,馮敬和不但奉上了從京師帶來的點心,順便又以賀歲之名拿出了一千兩銀票。
這一次,瞿成不再驚訝,不動聲色的把點心、銀票收下。
閒聊幾句之後,本想再多奉承幾句的馮敬和,沒料到瞿成便端茶示意送客。
瞿成的這番舉動,令馮敬和大惑不解,心中還在思量,難道是瞿成嫌自己的一千兩銀票太少?
誰知,就在瞿成罕見的把他送到客廳門口時,輕描淡寫的對他說道:“敬和啊,此番南下,我把思恩府(今廣西南寧武鳴區、馬山縣、都安瑤族自治縣)思明府(今廣西憑祥市、寧明縣、龍州縣)一併交由你,布政司的文書隨後會發到兩府,望敬和再接再厲!”
聽聞瞿成的話,馮敬和先是一愣,然後,不顧門檻,倒身就要跪拜,卻被瞿成一把扶起。
“敬和一定不負皇恩,更不負瞿叔的恩情,多徵礦稅!”說罷,馮敬和長揖到地。甚至為了表達心中的感激,他連對瞿成的稱呼都變了。
之前南寧、太平兩個府,已經讓馮敬和賺得盆滿缽滿。現在瞿成又劃了兩個府給自己,馮敬和明白,這就是兩次奉上銀票所得的回饋。只不過,他沒想到,這份回饋來得如此之快!
隨著手中徵稅的地盤擴大,馮敬和在四個府的官員中,聲名遠播,找上門來的各級官員也越發的多。
同時,以各種名義送來的銀票,更是源源不斷的流進他的囊中。
就連最早跟隨他的那三個小吏,也成了同僚眼中炙手可熱的人物,三人憑著馮敬和賞賜的銀兩,添置了不少田地、房產,搖身一變成了身家頗豐的富家翁。
快樂的日子總讓人覺得短暫,萬曆四十八年,隨著明神宗朱翊鈞駕崩,明光宗朱常洛繼位,年號“泰昌”。
朱常洛在位的短短一個月當中,做了三件對歷史影響極大的決定:
1、發放內帑二百萬兩,用以犒勞九邊將士與遼東官兵。
,!
2、停止徵收礦稅,召回各地礦監稅使。
3、朝廷各部補缺,恢復之前,因建議廢除礦稅,而遭貶黜官員的職務。
京中傳來的聖旨,讓正值春風得意的馮敬和,宛如烈火烹油之際,被一塊巨大的雪球擊中,瞬間蔫了下去。
誰知,就在他,無奈的把兵丁和三個小吏交回府衙,整理好行裝,準備帶著搜刮來的七萬兩銀票,返回京師之際,在位三十天的泰昌帝朱常洛突然駕崩。
這一下,徹底把馮敬和搞懵了,他不知道,這時,自己該何去何從?
放下行裝,馮敬和在驛館中,閉門謝客,他需要時間,好好的琢磨琢磨。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神宗、光宗先後離世,此刻的宮中勢必亂作一團,各方勢力的爭鬥肯定趨於白熱化。此時,如果依舊趕回宮中,以自己在宮中的地位,非但撈不到任何好處,反倒一不小心就會被牽連進去。
即便躲過了各種爭鬥,作為在宮中尚未建立起深厚根基的人,貿然回去,這些年搜刮而來的銀兩,估計不用多久,也會被人用各種方式,洗劫一空。
所以,與其急衝衝趕回宮中,去蹚那一池的渾水,還不如對外稱病,留在驛館中,待局勢明瞭之後,再做打算也不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