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九九重陽(第1/3 頁)
視線前移, 崔頌在郭嘉腳邊的草甸上見到幾隻陶碗, 裡面裝著牲畜的肉, 碗下還墊著一方素帛,確是祭祀無疑。
郭嘉祭完酒,弓身拾起墊在碗下的素帛, 展開誦唸。颯颯冷風帶來幾個被吹散的位元組, 崔頌側耳傾聽,辨出這是一篇祭文。
一些華美生僻的詞藻他聽不太懂, 加上距離有些遠, 傳來的聲音斷斷續續,崔頌蹲了許久,才捕捉到隻言片語。
待到吟誦完畢, 郭嘉用燧石點燃芒草,及至火旺, 摺好素帛,將之遞入火中。
天光微明,郭嘉垂眼注視火光, 神色莫辨。
俄而,他一把抓過腳邊的另一個酒罈, 拍開封泥, 仰頭而灌。
大片酒液未能及時入口, 順著唇角打溼兩頰,沿著下顎一路滑落,沒入衣襟, 將縞色深衣浸得透溼。
崔頌遲疑片刻,沒有再往前一步。
他將籬邊的蒿草恢復原貌,動作輕緩地離開。
如此一來,崔頌徹底沒了睡意。他繞著馬寨走了一圈,發現寨中的人已起了大半,都在為重陽節做準備。
白馬殿的人搬來一大缸清水,用竹勺潑灑,名為“祓禊”,口中念著求福之詞。
掌管雜務的人指揮氐族年輕人搬移蒿草、艾葉,按照一定的數量發放給寨中的其他人。
廚房的人在熬一大鍋麵糊,等到鍋熱,打下手的小工往裡面灑了些木犀花,頓時清香嫋嫋,嗅得人食指大動。
見他到來,廚房的負責人殷勤地將他迎到用餐的地方,將剛出爐的一屜篷餌重陽糕擺在他的跟前,遞上一小杯菊花酒。
飢腸轆轆的崔頌立即開動。興許是餓得久了,以往對甜食並無特別喜愛的他,竟覺得這篷餌格外香甜,吃完一整屜也不覺得膩。
等到食用完畢,他接過氐族少年送來的艾草環佩,掛在腰帶上。
重陽宜登高、出遊,寨中的年輕漢子套馬栓繩,吆喝著去山裡遛上一圈。
崔頌在熱鬧的大堂見到正找他的徐濯,甫一會合,就有白馬殿的人員起鬨,想讓他與徐濯加入。
他們雖未得見徐濯的身手,但在外出採買的時候與徐濯同行一路,知他馬術不錯,頓時起了較量之心。
崔頌猶記得被趕走的白普路,想到他那番“我們本來就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寨中的人大多都與我一樣”——不以為恥,反以兇惡殘暴為榮的言論,他對這些寨中莽漢不免報了十二分的戒備。只是如今他與這些人暫無利害衝突,今日又是好日子,與他們暫時一道也並不要緊。
存著鍛鍊馬術的念頭,以及入鄉隨俗的想法,崔頌去馬廄牽了“搦朽”,與寨中眾人一同入山。
路途中沒有出什麼特殊的事,崔頌與寨中的人瘋了一天,及至天黑的時候才回到寨。安置好馬匹,移步回房。當途徑分割兩院的籬笆,他隨眼一掃,沒在白天設祭壇的地方看到人影,便心寬神清地回了房,洗漱一番,倒頭睡覺。
等到意識昏昏沉沉的時候,崔頌又見到了熟悉的白霧。
及至白霧消散,他往前走了數米,正好看見另一個“崔頌”坐在圖書館的角落,手捧一本《時間簡史,潛心閱讀。
他又靠近了幾步,“崔頌”若有所感,抬頭看向他的所在。
“你來了。”
崔頌拉開他旁邊的椅子,坐下。
心照不宣地,“崔頌”取出包裡的紙與筆,開始“互通有無”。
例行學習後,見崔頌寫下幾句不連續的古語,“崔頌”挑眉:“這是什麼?”
“聽別人唸的,不太懂,好像是一篇祭文?”
“崔頌”探過頭來,正眼審閱紙上的斷句殘章,取筆改了幾字,又照著自己的猜測將破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