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太多的山貨(第1/1 頁)
十個籃球場大小的山坡上,全都長滿了竹蓀,潔白、細嫩的菌子不僅好看,還散發出濃郁的香味,置身在其中,能不心曠神怡嗎?
秦耕,杜小平和王國平三個人三個揹簍肯定是不夠的,幸好,杜小平心靈手巧,他是編織篾簍的好手。
他負責編制篾簍。
他編織得很認真,他不想秦耕他們使用一次後就丟棄,他努力編織幾隻今後可以使用很多年的正常篾簍。
當第一隻篾簍編織完成後,秦耕不由得讚歎了幾句。
“杜小平,你可以用這個手藝攢錢養家了。”
杜小平得意地謙虛說:“獻醜了,萬一今後被你辭退了,我就開一個篾匠鋪。”
版納熱帶雨林的樹木和竹子是國家的,免費的,這裡是待開發區,農墾職工來這裡的目標就是要開荒種橡膠,所以,砍伐樹木不但不禁止,反而是要鼓勵的。
編制了3個竹簍,但是,三個人要把十個籃球場大小的竹蓀全部採走,也是不現實的,數量太多了,即便是10個人,也採摘不完。
所以,一開始,他們就只挑選品相好的採摘,運回去,曬乾,留給今後慢慢享受。
很快,六隻篾簍都裝滿了,還適當的用力,努力裝多一點。
秦耕還是一個知足的人,採了兩篾簍的竹蓀,大約在70斤上下,心滿意足了。
這東西曬幹之後可能會有近20斤的乾重,留給自己吃,可以吃很長一段時間。
但是,王國平就很焦慮和煩躁,他看著這麼多的竹蓀搞不回去,他想哭!
這太令人沮喪了。
這裡起碼有3、4噸的竹蓀,即便是按照版納的行情,每斤6毛錢,也有4800元的收入!如果曬乾賣到內地,則不會少於8000元!
王國平每年都要寄很多的山貨回湘省的祁東,他知道這些山貨的價值。
他每年都要在竹筍上賺300元左右,雲南的幹筍尖獨一無二,在內地可以賣到9毛錢一斤。
他在雲耳上也要賺到200元左右。雲耳薄、嫩、脆,口感比一般的木耳還好很多,他寄回去,家裡幫他賣,一年也能賣200元左右。
他重點採集蘑菇,雞樅,牛肝菌,竹蓀,乾巴菌、紅菌菌,等等,每年,他可以賺到500元左右。
總體來說,王國平家,主要是他父親,每年可以透過寄賣,能賺到1000元左右的額外的錢財,
這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湘省老家,都說王家很富裕,就是這樣來的。
王國平家其實算比較殷實的人家,他家有腳踏車,有一塊手錶,還有一臺收音機。
現在,眼前這麼多的竹蓀弄不走,他真的變得很暴躁,太可惜了。
杜小平比王國平好一些,他們家不賣山貨,其實,在版納,70年代缺油,吃蘑菇是要很多油的,所以,並不是說版納人都:()年代,小醫生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