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 記事參軍(第2/2 頁)
也因此坐穩了記室參軍之位。
二十三事之中,便有一條是關於崔澈堂兄崔達拏。
楊堅既然答應了崔澈,要免去崔達拏死罪,自然不會食言。
只是這免死藉口著實羞辱人,直言崔達拏名為長史,卻無才能,事事皆委於人,尸位素餐之輩而已,這種人殺之無益,留之無害。
向小皇帝建議免其死罪,但為了警示世人,也得配往邊疆,雖遇大赦,亦不能歸。
當然了,建議歸建議,但不在乎小皇帝是否同意,因為天子印璽就在楊堅的長案上,是當初從顏之儀手上搶來的。
楊堅一一蓋印,命書吏分發各府衙,崔澈也告辭退下。
經歷了這一事,澈哥兒第一天當值的工作便清閒下來,除了偶爾被楊堅喚去代筆,澈哥兒有的是時間翻閱之前的文書。
在楊堅當權以後,除了平定叛亂,朝臣們上疏最多的便是奏請停止營造洛陽新宮。
如今的長安屬於漢代長安城,其破敗狹小,難為大國之都。
北周滅齊以後,以洛陽為東京,周宣帝,即天元皇帝宇文贇下旨,在洛陽營造宮城,便是有了遷都的打算。
這樣的舉動自然侵害了關隴勳貴們的利益,若是定都關東,他們便遠離了政治中心。
故而哪怕是宇文贇還活著的時候,奏請停止營建洛陽的摺子就沒斷過。
宇文贇一死,楊堅掌權,立即下令停止洛陽建設,這一條政令也是他能夠贏得關隴勳貴們支援的原因之一。
崔澈翻閱著過往一封封奏疏,不僅僅是關於東京洛陽的摺子。
透過這些奏疏,也加深了對這個國家的瞭解,甚至對不少官員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當然,這樣的瞭解是片面的,不可靠的,真正要摸清楚一個人,還得與他接觸久了才知道。
崔澈在丞相府裡忙碌的時候,秋官府刑部司主官刑部下大夫也接到了指示,命人將崔達拏從獄中提了出來。
當得知自己免於死罪時,崔達拏頭腦還是懵的,直到獄卒告知他最新的訊息,崔澈被楊堅所賞識,徵為幕僚。
崔達拏這才明白過來,定然是堂弟為他求情。
“莫要耽擱了,早些啟程吧。”
他有心想向崔澈當面表示感謝,受命押送之人卻催促道。
崔達拏回頭望了一眼宮城方向,感謝之言,盡數留在心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