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頗煩”等幾個四川方言詞彙釋義及文獻例證(第1/1 頁)
今天這幾個詞彙,字都是常見字,不方便展開單獨成文,匯總到一起給大家簡單介紹介紹。
一、頗煩
釋義為厭惡;煩躁。“你硬是頗煩得很!”
廣漢話似乎沒有這個說法,所以使用地區筆者不清楚,但不時看到四川人在用,又未指出地點。
唐·牛僧儒 《玄怪錄卷二·居延部落主》: “明日又至,戲弄如初。連翩半月,骨低頗煩,不能設食。”
《西溪叢話》:“生活,筆也;頗煩者,厭棄不耐煩也。”
《獨弦操》第十五回:“你爺們抱上投票箱收票的時候,我嫌頗煩,就叫你的爺們不管誰劃上個圈圈兒了事,沒有想到, 你的爺們還在裡頭撈了油水哩。”
二、破;頗
舍; 豁出去。我地廣漢方言發音po,同“叵”音。常見狠話“頗倒命不要,都不要某某好過!”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 “ (王布)有女年十四五,豔麗聰悟,鼻兩孔各垂息肉如皂莢子……其父破錢數百萬治之,不瘥。”
《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四: “我破著這命,擯兌了你,也不差甚麼。”謂豁出命一拼到底。
《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五回: “我破著不回你山東去,打死沒帳!”
亦作“頗”。元·賈仲名 《對玉梳》第一折: “奶奶, 頗著我二十載綿花,務要和他睡一夜,方遂我平生之願。”
清·劉省三《躋春臺》卷一《過人瘋》: “文錦遍請巫覡,頗錢調治。”又卷三《陰陽帽》: “珠珠兒頗錢辦喪,請僧追薦,祭奠安葬,極其鬧熱。”
三、川渝地區詈語“日龍包”,當是“囊包/攮包”演變而來
詞本義:懦弱無能的人。四川方言作為詈語,即罵人的話,和憨包、傻拙拙、瓜批、瓜眉日眼、哈寶等詞義類似,罵人傻或無能。
《女仙外史》六十: “像你這樣囊包, 倒被賊人遊騎所擊了。”
也作攮包。《醒世姻緣傳》八十一: “俺那個是攮包,見了他,只好遞降書的罷了。”
涼州方言“囊包倯”也是“囊包/攮包”演變而來。涼州俗語:“寧給歪漢子牽馬縋鐙,不給囊包倯主謀定計”。涼州賢孝《鞭杆記》:齊飛卿一聽生了一肚子氣,我怎麼生下了這囊包倯。
《大漠祭》: “也賴那個囊包,不做乾淨點,咋能叫發現? ”
四、木詘詘
資料中為木詘,四川方言後字疊音,音如“慕戳戳”。釋義為愚鈍,不知變通。
《史記·曹相國世家》: “(曹參)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
明·李實《蜀語》: “謂人樸訥曰木詘。”
五、打明叫響
指公開,光明正大。也作喊明叫響,明說、明侃等。
“我在這兒打明叫響的說,老五是我兄弟,今後我罩他了。二天哪個再欺負他,就是不給我面子。你不給我面子,就莫怪我不給你面子!”
文獻例證使用的為“明打明”。《西洋記》六十二: “你今日明打明的出來,我和你殺三百合來你看一看。”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