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普通話的“塞”,地道四川方言如何表達?(第1/1 頁)
不少普通話詞彙,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達。
比如普通話的“塞(往別人懷裡兜裡等放的填入動作)”,用地道四川方言表達,通常說“擩”,也說“?”。受普通話影響也說“塞”,但發音不是sāi,而是sê2同“蛇”音。
例句:
1、有些長輩給小輩拿錢,大點懂事的小輩就推辭不要,長輩就鼓倒擩給他,鼓倒?到他包包頭,荷包差點擩爛。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都是表示“塞”東西,“?”一般指往口袋塞,“擩”字所指範圍則更廣,塞倒手裡、懷裡、口袋等都可以。所以表示塞錢物,說“擩”的時候更多。
2、封面圖是好心的醫生給患兒媽媽“擩”錢。電視劇裡則常見行賄者給受賄人偷偷“擩”錢物。
今天就介紹一下四川方言常用的“擩”字。
一、擩的音義
擩,普通話讀作擩(ru)。1 染:“目擩耳染,不學以能。”通“濡”。2 方言,插;塞:擩進去。
可見“擩”普通話很少使用,是個典型的遺存在方言中的古漢語文字。
《說文解字》染也。
《集韻》儒遇切,??音孺。手進物也。
二、擩字在四川方言中的詞義
四川方言的“擩”,不僅表示“塞”,還有多個義項。
1塞。
2胡亂放。
3伸進;插進;踩入。
4擊打。
對應例句:
1他抓起桌子上的糖果,三不兩下擩進自己的褲兒包包。(塞)
2不知道把錢包擩到哪裡去了?那本小說不知擩到哪裡去了?(胡亂放)
3他一腳就擩到稀泥巴里頭了。(踩入)
4把棍子擩到草堆裡。(插進)
5看老子擩你兩坨子。(打你兩拳)
“擩”表示擊打義,類似於“擱”到身上的用法,是四川方言幽默風趣的一種體現。擩給你兩拳頭和棍子擱到你身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上“擩”字詞義,除了表示“塞”,其餘均為筆者根據日常生活場景的實際使用總結而來,無資料支援。
“擩”表示塞,文獻資料也少,摘錄兩個,都來自於西北涼州方言。
涼州賢孝《白鸚哥盜桃》: 沒處擩了連懷裡揣,乳乳上燙掉了兩大塊。
又《獨弦操》:“朱玉蓮卻冷孤孤地一概不搭茬,將茶壺茶杯擩在半塊土墼上返身進屋去 了。”
晉語中也見用“擩”字表示塞,但和“厾”構成“厾擩”du ru,比如應縣方言。
厾擩:1往裡塞東西,一方謙讓另一方硬是把東西塞給了對方。2往外推事情,一方接手的事情硬是推給了別人接受。
例句:
1:不要硬給了,就像是厾擩不出去了。
2:那貨很巧妙的就把這個燙手山芋厾擩給了對方。
3:過年了,孩子娃們給老人拜年,每人都給壓歲錢,小娃們早就耐不及待伸手就接住了,上大學的、要結婚的大娃們就不好意思,老人硬是厾擩裝進娃們倒插裡。
4:有事要做,老的厾擩小的,小的又厾擩老的,誰也不想做。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