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四川方言合集 > 第283章 快消失的四川方言:待詔

第283章 快消失的四川方言:待詔(第1/2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斬神:我世界樹,滄南之戰掀桌子原神:我寫的日記被看了,我知道農村小戶的家庭日常鬼滅之刃:晴末篇我在星際的逍遙人生寶可夢:我將遺棄精靈養成傳說天涯神貼系列星外來客:韓氏女與異能男什麼!主角和反派們都是我養的崽萬物陰陽大道論向哨:舔舔舔,男媽媽?舔一口嫡女謀權:重生後虐翻京城來自星星的你一起修真水溝心動的起始線陰暗宅女穿進只有男人的世界之後七皇叔命不久矣,嫁他方便我守寡女扮男裝,成了書中最大反派殺太子,奪皇位,瘋批兄妹重生啦絕豔小師叔之凡世篇

理髮師如今有個高大上的稱謂叫託尼老師,這大抵是崇洋媚外的結果。

民間通俗說法就稱理髮師。再往前一段時期,稱理髮匠、剃頭匠。而理髮,相當一段時間,四川話稱“剪腦殼”,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嚇人?

理髮師還有一種稱謂,叫“待詔”,如今已不多見,只在一些較偏遠的鄉鎮,或一些老年人口裡,還能聽到這個稱謂。

理髮師稱為“待詔”,不獨四川方言,在部分方言尤其南方方言過去都較為常見。

今天就來說一說“待詔”。

待詔的本義,是等待詔命。

《文選·揚雄序》:“ 孝成帝時,客有薦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詔承明之庭。”張銑注:“待詔,待天子命也。” 唐代王績《晚年敘志示翟處士》詩:“明經思待詔,學劍覓封侯。” 清代惠士奇《送蔣樹存之官餘慶》詩:“待詔吾留金馬門,修書君上南薰殿。”

待詔?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原指士人、宮女等待君主的詔令,後來逐漸演變為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

在漢代,皇帝可以不受限制地召見有一技之長的人,稱之為待詔。這些待詔之人包括詞學、經術、合煉、僧道、卜祝、術藝、收弈等各類專業人士,他們隨時聽候皇帝的詔令,特別優異者待詔金馬門,以備顧問?。

他們並非達官顯貴,卻有著與眾不同的身份和使命。

待詔者,通常身懷絕技,或精通琴棋書畫,或擅長詩詞歌賦,亦或是對天文地理、醫卜星相瞭如指掌。他們遊走於宮廷與民間之間,以自己獨特的才華服務於眾人。

唐代?時,待詔制度進一步發展。唐初建立了翰林院,召集文辭經學之士及醫卜等有專長者待詔值日於翰林院,稱為翰林待詔或翰林供奉。這些待詔負責批答四方表疏、文章應制等工作。

宋代?沿用了待詔制度,翰林待詔負責書寫詔令。?

遼代?有翰林畫待詔,而?明清?時期,翰林院中仍置有待詔,但地位較低,秩從九品,主要負責校對章疏文史?。

上述“待詔”,都是官名或供奉內庭的人。

那“待詔”一詞,在民間如何又演化成指理髮師呢?

唐代翰林院當時有畫待詔、醫待詔、棋待詔等名稱,宋、元、明時期民間開始尊稱手藝人為待詔。

如《水滸傳》第四回:“ 智深走到鐵匠鋪門前看時,見三個人打鐵。智深道:‘兀那待詔,有好鋼鐵麼?’”此處“待詔”指鐵匠。

再如《西遊記》第四十六回:“國王道:這和尚是有鬼神輔佐!怎麼道士入櫃,就變做和尚?縱有待詔跟進去,也只剃得頭便了,如何衣服也能趁體,口裡又會念佛?國師啊!讓他去罷!”此處“待詔”明顯指剃頭匠了。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裱褙鋪裡)璩待詔問:‘府幹有何見諭?’虞候道:‘無甚事,閒問則個。’”該書裡玉匠、裝裱師等都以待詔、大夫混稱。

以上是農村稱理髮師為“待詔”的源頭之一。

民間稱理髮匠為待詔應還有一個重要的來由:清朝初年滿族統治者對漢人強制滿化,強迫漢人改成滿人的髮型,理髮匠奉旨剃頭。

本來明朝男人一般都是滿頭長髮的,清廷下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強迫剃頭。理髮匠就是奉旨剃頭,碰到留著明式髮型的人抓了就剃,不願剃就殺頭。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九章: “……帽根兒是清朝入關才興起的制度,好多人就因為不肯剃頭髮、梳帽根兒, 遭斫了腦殼。那時節,剃頭匠都帶有聖旨在擔子上。違旨者斬! 所以剃頭匠才叫待詔。”

所以清朝開始,“待詔”在民間逐步專指理髮師了。

摘錄部分文獻資料

目錄
我和我喜歡的你快穿:白眼狼懲治計劃袖中美人私逃記夜路行人生生相希刺客列傳之歸於嵐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