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遺存在四川方言中的古漢語:朋起(第1/1 頁)
有些方言詞彙,其實是口口相傳遺存至今的古漢語詞彙。
今天這篇文章,介紹的是“朋”字遺存在四川方言中的其中一個釋義,四川方言通常表達為“朋起”。
四川方言“朋起”,釋義為“合夥;一起”,多為臨時性質。最常見的使用場景是打麻將。其他場景,如生意上的中長期合夥則稱“打夥”,偶爾臨時打夥亦稱“朋起”。
為啥要“朋起”,有各種不同的情況。
情況一:幾個朋友約在一起吃喝完畢,商量接下來就去打麻將。三個要打大的,還有兩個要打小的。都是朋友家又不好拆臺,有人就提出讓兩個打小麻將的“朋起”,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情況二:有時候吃完油大,親朋好友一起打麻將。某個長輩看到一個平時愛打麻將的晚輩沒有位置,就讓晚輩來。晚輩尊敬長輩也表示謙讓。於是長輩說:“來嘛,我們朋起嘛。贏了我們分,輸了算我的!”
情況三:常見於生意資金週轉。比如某人得知有批便宜貨,拿下就有很大利潤空間。但是賣家急需出手,需要一次性付清貨款。某人資金不夠,就立馬找一同行朋友“朋起”,一起把該批貨物拿下。有錢一起賺,朋友才長久。如果妄想吃獨食,資金萬一不到位,可能就啥都搞不成。
所以四川方言的“朋起”,大都是親戚朋友或熟人之間的一種臨時合夥。盈虧如何分配,事先就說好,比如不論輸贏,“朋起”的人一人一半,也不影響和諧。
瞭解一下“朋”字
朋,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兩串貝連在一起。
古代用貝做貨幣,因此“朋”本義是古代貨幣單位。又引申出有交情的人(朋友)、朋黨、眾人等義。這是“朋”作為名詞的詞義。
另“朋”又引申出幾個動詞詞義。
1結黨;勾結。結黨,結為朋黨。《離騷》:“世並舉而好朋兮。”魯迅《墳?文化偏至論》:“故多數相朋,而仁義之塗,是非之端,樊然淆亂。”
2同;一起。《山海經》: “有鳥焉,群居而朋飛。”《後漢書·李固杜喬傳贊》:“李杜司職,朋心合力。”
3倫比;相比。《詩經?唐風·椒聊》:“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朋”的三個動詞詞義,大多在古漢語才能查到,現代當代文人偶用於書面語,現代普通話基本不用於日常對話了。
因此,“朋起”一詞,是少見的“朋”字作為動詞,遺存在四川方言中的古漢語詞彙。
摘錄幾條“朋”釋義為“一起;合夥”的古代文獻資料:
《隋書·柳彧傳》:“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聒天,燎炬照地。”
明·唐順之 《牌》: “各縣或有一二富貴之家願施食者,或一人自設一處,或二人朋設一處。”
清·方苞《劉北固哀辭》:“所學之趣同,稍長,朋試於有司。”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雲翠仙》: “才由此坐溫飽,惟日引裡無賴,朋飲競賭。”
《醒世姻緣傳》 四十二:“上司拿剩,縣官用剩,又有那工房禮房催事快手朋夥分去,一件也沒有剩還與你。”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