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想入非非(一)(第2/3 頁)
牲品,敢於爭取。
她捨棄了明妃的稱號,而遠嫁於塞外。而她這一明智之舉,換回得卻是民族間的融和,民族間的穩定。也許她的離去,讓漢元帝會遺憾終生,可是對於王昭君本人來說,卻是幸福的事。
據史記載,王昭君遠嫁匈奴後,單于對她十分寵愛,所以才有了安定的局面。能為一個女人心甘情願地收回自己的野性,可見用情多麼用心。但如果王昭君繼續留在宮廷中,即使元帝對她寵愛有加,後宮佳麗三千,能有幾天的熱度?還有那永無止休的勾心鬥角,也許會讓她很累,而遠嫁它鄉卻改變了她的命運。這是多麼有創舉的決定!
嘆今生:朕心灼燒烤,宮內亂徘徊,久不思齋。後宮三千粉黛,誰抵卿之才?自薦嫁塞外,卻把朕情埋。害!害!害!穩固江山唯卿差!朕之無奈,從此與誰說?
纖手撫琴綽,孤影淚飄愁,無奈寒朔。北雁你莫悲落,妾心裝君一人,君何曾惜我?妾無怨遠行,真情滿滿載。闊!闊!闊!不伴虎君換融和,妾本命薄,生死撞因果!
至於楊玉環,她既沒有被利用成為政治工具,也沒有政治壯舉。而是同曾經英明一世的唐明皇,演繹了一場絕無僅有的歷史悲劇。也許出於對自己主人的尊重,白居易談到兩位的關係,說楊玉環“養在深宮人未識,一朝選在君王側”。
而白樸卻沒有給他們留點面子,開門見山地說楊玉環是唐明皇的兒子壽王妃。為得到美人,先將她度為女道士,然後再娶入宮中冊為貴妃。而身為貴妃的楊玉環卻與唐明皇的義子安祿山有男女私情。安祿山起兵反唐時說:“單要搶貴妃一個,非專為錦繡江山”。
由此看來,說兩人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蒂連枝。有些言過其實了,在我看來,楊玉環是一位很複雜的人物。她對政治異常地淡漠,看重的只有享樂。俗話說,溫飽思欲,欲生淫。情對於她來說,已是一種遠久的事了。而她與唐明皇也只能算得上是臭味相投罷。
白樸把他們享盡人間的榮華寫到了極點,又做了悲劇的急劇轉折。這也是作為一位巨手劇作家的獨到之筆。當然如果在這出悲劇中,男主角換個位置,哪怕會是一位王爺,不但中國的歷史有所出入,就是在樂曲,舞蹈等藝術方面也會有更加耀目的成就。畢竟兩位都是頂尖高手。可是男主角卻是萬人至上的皇帝,他們縱情於聲色,豪華奢侈、紙醉金迷,付出得代價是什麼呢?男主角繁華穩固的江山,女主角卿卿性命!這也不得不值得我們現代人反思。
貴妃怨:兒媳公公,私情洩遏,誰敢抵截?度為道士遮醜,正道是,如願美緣。壽王獨喚玉環,憤怨誰堪解?舞婆娑,曲調歡瀾,榮華富貴盡享樂。醉臥花縱花亦羞,惹蜂蝶,胡人生邪。馬嵬坡斷魂,君憐卿,不得不捨。沉重代價呵,卿卿性命,君之江山。荔枝年年鮮,繁華殆盡,一個天上,一個人間。君該怎麼辦?
(三)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我不經意間想到了這首詞,一種斷腸的愁苦!馬致遠,他曾熱衷於功名,但在那個朝代,漢人做官不可能會官運亨通。所以他也要當神仙。對於神仙二字,並不只是一個迷信能代表一切。因為這是千百年來,道家一直追求的目標。當時老子騎著青牛,西出陽關後,不知是否真成了太上老君,但只要是信奉,就會存在於人民的意念中。
世俗、神仙如何選擇?呂洞賓一直想應舉做官,享受富貴。對神仙之事茫茫茫茫。而漢鍾離卻讓他做了一個黃粱夢,讓他有了頓悟。可是如果這個黃粱夢,一切順順當當地進行,讓他真享受了一生,他還頓悟成神仙嗎?我想也許他還會乞求來世再夢一回。而陳摶雖然自己超度為神仙,但他作神仙的目的只是為了免卻世俗之累。
由此,我認為馬致遠所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