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2/2 頁)
應對措施,反而又追徵了六十萬民夫運送軍糧。
可憐路途遙遠,每個人運送的糧食連當作路上充飢的乾糧都不夠,擔心受罰的農夫開始大批逃亡。上天用現實告訴這些無計可施的人們:安分守己則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隨時會受到死亡的威脅;嘯聚山林則或許還有活命的可能。
就這樣,楊廣還沒有出兵,天下卻已經開始混亂起來。
612年正月,各地軍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涿郡集中完畢,共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楊廣將全部作戰部隊分為左右兩路共二十四支,分路進攻,約定在平壤會師。
這一百多萬人可不是像鋪地毯一樣刷的在高句麗前線鋪開的。第一支部隊出發居然用了整整四十天的時間,然後才是接下來的部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楊廣也不例外。在這一百多萬大軍的身後,還有兩倍於此數的後勤人員。據記載,隋朝鼎盛時全國共890餘萬戶,人口約4601萬,就算楊廣玩國家沒玩死幾個人,那麼這113&tis;3=339萬,也佔到了全國總人口的737。不要看這個數還不到十分之一,可它卻包含了絕大部分的青壯年,留下來的以老弱病殘為主。一句話,為了打高句麗,國家的血都快被抽乾了。
3月14日,隋軍突破了高句麗遼河防線,包圍了遼東城。得意洋洋的楊廣邀請西突厥可汗和高昌國王一同觀戰,那意思是明擺著的:&ldo;瞧瞧我大隋多威風,每人吐口唾沫都能把高句麗淹死,你們小樣可得老實點。&rdo;
為了在外人前充分顯示他楊某人的悲天憫人和治軍有方,他還即興向各將領發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訓話:&ldo;我們打仗不是為了殺人,是為了拯救高句麗的黎民百姓。各位前進時要兵分三路,互相知會,不可單獨前進,以防有失。所有軍事措施都要奏報候批,不得專斷獨行。欽此!&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