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去年為了給甘谷城運糧,你爹俺從秦州到甘谷,再從甘谷到秦州,來回跑了整六趟。說起來,那條路真是再熟也不過了。」韓千六嘆了口氣,感慨萬千,「那條路啊,可不好走!」
韓岡點了點頭,雖然甘谷城就在秦州州城的西北面,直線距離只有五六十里,但由於兩城之間隔了一重高聳分水嶺,一個在藉水河谷,一個在渭水河谷。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隧道或是穿山公路。想從秦州城運輜重去甘谷,必須先向東,沿著藉水走到隴城縣【今天水市麥積區】,那裡是藉水與渭水的合流處。
藉水與渭水雖然都是東西向,不過北面的渭水更近於西北——東南走向,與由正西向正東流淌的藉水有個不大的夾角。韓岡押運的這批軍資便是要在隴城縣由藉水河谷拐個大彎,轉到渭水河谷,再從渭水上溯,改往西北方向去。一路要經過三陽寨、夕陽鎮、伏羌城、安遠寨,最後才能抵達目的地甘谷城。
「根本就是要繞個大圈子,多走上百十里地。」韓岡對秦州到甘谷的這條路,瞭解得就這麼多,「而且渭水和藉水都不是一條直線,河道在山間曲折多變,看起來近,走起來卻遠得很。」
「所以說不好走啊!山路又長又窄,又是彎彎繞繞,不過隔著一重山,竟是要走上四程路。」韓千六用手指在茶盞中佔了點水,直接在桌面上畫起路線圖來,「從州城到隴城,這是第一程……」
一程就是一天行程,韓岡打斷韓千六的話,問道:「不過才三十里地,秦州到隴城的官道修得又好,怎的這就算是一程了?」
韓千六笑道:「三哥兒你不知道,從隴城往三陽寨【今天水渭南鎮】的第二程這小六十里地太難走了,都是在山夾縫裡,沒得地歇腳。所以到隴城後須先歇上一夜,第二天四更天不到就得上路,一鼓作氣到臨夜時才能趕到三陽寨。」
韓岡點頭受教,心知這一路陳舉若有什麼安排,應該先出現在第二天,如果第二天沒有出現,那便會出現在第三天。「那第三程就是從三陽寨到夕陽鎮【今天水新陽鄉】嘍?」
「哪得那麼好事?!才二十里地出頭怎麼歇?還是四更天上路,巳時前能在夕陽上鎮歇個半刻,再急腳趕過裴峽去,大約酉時能入伏羌城【今天水甘谷縣城】歇息。」
韓岡再點頭,又把裴峽兩個字記在了心底。
韓千六看著韓岡老實聽教,興致一下變得極高,更是說得口沫橫飛:「伏羌城那是甘谷水【今散渡河】匯入渭水的地方,這第四程便是沿著甘谷水向北去,三十里到安遠寨【今安遠鄉】,再三十里方才到甘谷城。楊太尉在大甘谷口修得這座城,把整個甘谷都括了進來,少說也有數千頃的上等良田。甘谷本是篳篥族世代所居,甘谷城剛修的時候也還叫篳篥城。不過十幾年前他們給党項人逼走了,換了心波三族來佔著。現在甘谷有一半的地是他們的,還有一半他們也想貪掉。聽說如今正鬧著呢,三哥兒你透過甘谷的時候,說不定還會碰到些麻煩。」
對於北上甘谷的路線,韓岡大體上已經瞭解了差不多,現在又從有過親身經歷的韓千六印證了一番,幾個可能有危險的地方他都會做好防備,如果吳衍派來的人得力,保著自己安全抵達甘谷不成問題,即便不得力,他當日就在軍器庫找到了一些有用的東西,足以應對一些危急狀況。等到安然抵達甘谷城,他有的是辦法出頭。
對於情報的蒐集,韓岡也許還不如秦州城中慣談著家長裡短的婦人,但對相關情報的整理、分析、推斷,這些在後世就算在商業活動上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此時的情報活動中,依然是塊因少有人涉獵而缺乏系統的空白。
這些天來,韓岡對有關陳舉的情報著力打探了不少,排除掉了一些明顯誇張扭曲的資訊,陳舉所擁有的明面上的實力,韓岡大體上都已經有所瞭解。而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