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 章 宮廷歲月107(第1/5 頁)
“這天候是這般,真不知該如何穿衣了。”杜春杏從內膳房外頭進來,不住拿帕子扇風:“郭姑姑,娘子要的藕粉奶凍做得了麼?”
郭姑姑笑眯眯地道:“今日是杜姑娘來取點心麼?早做得了杜姑娘也吃一個,替娘娘嚐嚐味兒l,若是不合娘娘的口味,我們也好改正。”
其實玉殿內膳房只伺候素娥一個主子,早把素娥的口味摸清楚了。一份之前也做過的點心,哪能有口味上的差池?左不過是內膳房的宮女,再受重視,面對主子娘娘身邊寵愛的侍女,都會討好些。
所謂‘藕粉奶凍’,其實就是藕粉布丁說實話,如果不是素娥上輩子會復原一些古代美食,還真不知道布丁還有藕粉做的,話說外國人會吃藕粉嗎?還是說這是一道華夏改良過的外國點心?可這又不像——素娥是從《造洋飯書》裡看到這道甜食的做法的。
《造洋飯書》是清朝宣統年間出的食譜書,好像也是華夏第一本教做外國菜的書(書名取的真樸素)。那個時候應該不興改良西餐,而且那時寫書的人大多比較較真,說是‘造洋飯書’,那就應該是西洋人的飯菜,而不是華夏人改良的西洋菜。
書裡的‘藕粉布丁’被翻譯做‘阿蘿蘿樸定’,‘阿蘿蘿’是藕粉,‘樸定’則是布丁——此時沒有‘洋人’來傳播‘布丁’這個音譯名,素娥自然沒法和司膳內人們命名這道甜點作‘布丁’,所以用了意譯的‘奶凍’。
說起來,這也是素娥去年冬天,見了供應司有不少好藕,動了作藕粉的念頭。然後真的做了幾罐藕粉,這才想到的食物。
藕粉應該是此時沒有的食物,至少素娥和玉殿眾人提到藕粉該如何做,並領著她們做時,大家都完全不懂的樣子不過這也不能確定,或許地方上已經有人做藕粉了。古代就是這樣的,一些小眾的食物哪怕很不錯,要普及開也需要很長時間,有時還要有一定的運氣。
潔白的藕粉,舀六大匙,用一杯牛乳攪拌勻和。然後又上鍋煮沸兩杯牛乳,用煮開的牛乳去調和之前已經用牛乳攪拌充分的藕粉。再然後就是放涼,這個時候正好用六個雞蛋黃加適量蔗糖攪打、過篩,然後又加入六個雞蛋清攪打。
最後與之前調好放涼的牛乳藕粉混合就好了。
最後的最後,倒入小杯小盞中,上蒸鍋蒸成——最後吃的時候,可以在藕粉奶凍上澆一點兒l蜂蜜、果醬之類調味,也可以不加,看個人口味。
做得不久的藕粉奶凍由羅頌貞從背後的櫥櫃中取出,是放在一個單獨的食盒裡的。裡頭上下兩層,每層都有四隻青瓷小盞,盞中的藕粉奶凍呈現出琥珀色(素娥也不知道為什麼,做出來的藕粉衝調開後,不是上輩子那種灰白色,而是呈現出淡黃色,連帶著製成藕粉布丁也是這個色)。
素娥一個人休息吃點心,自然吃不了八份,但一次做出來就有這麼多,多餘的自然是其他人享用
“嚐嚐罷!澆些蜂蜜娘娘不愛吃太甜,做
的時候少放了些糖,瞧著你的口味,應當是要再加蜜的。”羅頌貞笑著將一盞藕粉奶凍遞給了杜春杏:“不過說實話,這樣味兒l稍淡著吃,也別有清香,奶味兒l、藕粉味兒l更顯出來了。”
杜春杏卻是個愛吃甜的,顧不得什麼奶味兒l、藕粉味兒l,直接澆了一大勺蜂蜜上去。舀了一塊藕粉奶凍上來,嘴裡香香甜甜、滑滑嫩嫩、細膩爽口一下一雙眼睛都眯了起來。
“好吃吧?娘娘的食譜,就沒有味兒l差的。”羅頌貞見她這樣,笑著說道:“你先前說天候,我們常在鍋灶前忙的,倒是沒什麼感覺。不過老話不是說了麼‘二四八月亂穿衣’,可見這時候天候琢磨不準,忽冷忽熱——把不準的時候就多穿些,熱一點兒l總好過受涼。”
“熱出汗了,風一吹,也一樣受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