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計劃(第1/2 頁)
中軍大帳中,一眾明軍將領正在展開軍事會議。
軍需糧草備足,火炮運輸到位,下面就該收復平壤城。
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兩人分左右坐於上位,其餘將領分列而坐。
戰役總指揮官梁夢龍,在後方坐鎮,排程軍需。
前線指揮,則放權給了寧遠伯李成梁與騰衝伯戚繼光二人。
這二位,論起實際身份來,李成梁相對要高一些。
如果放眼整個歷史,戚繼光,已經超脫出名將的範疇,屬於軍事家,對歷史的貢獻,更是遠超李成梁。
但就單純的放到明朝這個歷史時空中,不涉及其他,在明朝人眼中,戚繼光相對於李成梁而言,是要略遜一籌的。
像薩爾滸之戰後,遼東局勢愈發糜爛,當時朝臣商議,應以李氏舊威,派遣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楨為總兵,出鎮遼東。
李如楨是李成梁的兒子不假,可他在錦衣衛中待了四十年,最後做到了錦衣衛的二把手,提督西司房,但就是沒有領兵經驗。
等到李如楨出鎮遼東後,結果可想而知,不出意外的戰敗,天啟初,李如楨本人被下獄論死。
等到崇禎四年,崇禎皇帝感念李成梁的功績,特下旨,李如楨免死,改為充軍。
李成梁的軍功,在晚明時真的是一騎絕塵的存在。
女真人做大的原因,有李成梁個人的原因,如放棄寬甸六堡。但女真人做大,可不是因為李成梁養寇自重。
遼東的女真人中,已經被按下去了無數個“努爾哈赤”,可最終,還是出了一個努爾哈赤。
女真人做大的原因,有大明朝堂上的原因,有地方官員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場萬曆朝鮮戰爭。
遼東鎮的明軍,對於女真人,是既拉又打,既用又丟。
而李氏朝鮮于女真人,是世仇。
萬曆朝鮮戰爭中,倭寇席捲朝鮮八道,朝鮮在北部防備女真人的精銳部隊,被抽調去對付倭寇,結果一去不返。
而李氏朝鮮重要的兵源地全羅道等地,長期處於倭寇的統治以及當地義軍的反抗之中,來回拉鋸,人口受到很大損失。
等到萬曆朝鮮戰爭打完了,李氏朝鮮無力構建北部防備女真人的精銳部隊。李氏朝鮮的大門對於女真人而言,是半開著門,他們可以盡情的獲取物資,朝鮮軍隊也無力再打壓女真。
遼東鎮是救援李氏朝鮮的主力,戰後,實力大受損失。
豐臣秀吉本人病逝,其本部勢力衰退,德川家康問鼎三島,開啟了德川幕府的統治。
在這場萬曆朝鮮戰爭中,大明朝的遼東鎮元氣大傷,李氏朝鮮幾近覆滅,日本改朝換代,唯一從這場戰爭中中獲利的,就是女真人。
如今,女真人被朱翊鈞肢解的七零八落,且被大量投入咸鏡道中與倭寇作戰。
李氏朝鮮,風雨飄搖,如果不是大明朝出兵,他們就直接沒了。
接下來要收拾的,就是倭寇。
朱翊鈞派出的這三位指揮官,梁夢龍,嘉靖六年的生人;李成梁,嘉靖五年的生人;戚繼光,嘉靖七年的生人。
這三位,年紀皆是六十開外,花甲之年。
六十多歲,正是闖的年紀嘛。
朱翊鈞的用意是,用這三位老將把舵,具體的戰鬥讓年輕的將領去打。
反正明軍的綜合實力碾壓倭寇,如此一來,既可以達到戰略目的,又可以鍛鍊將領,同時還能練兵。
萬曆朝,名將輩出,朱翊鈞完全不用擔心將領青黃不接的問題,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儘可能的讓每一位將領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中軍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