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1/2 頁)
10月15日晚,戈林服毒身亡。
他所效仿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前247‐前183),在西方世界有著&ldo;戰略之父&rdo;的美譽,據說九歲時就在祭壇前對天發誓:&ldo;我決不與羅馬為友。&rdo;這位羅馬共和國的剋星,足智多謀,驍勇善戰,以至羅馬人視其為&ldo;羅馬民族最不共戴天之仇敵&rdo;。他逃離迦太基之後,哪怕已屆風燭殘年,羅馬人也還是放不下對這位流亡者的恐懼,欲除之而後快。公元前183年,漢尼拔在羅馬人抓到自己之前,服毒自盡,留下的臨終遺言依然不失英雄本色:&ldo;既然羅馬人連等待一位老者咽氣也覺得度日如年,久不可耐,那麼就讓我來幫他們去除這塊多年的心病吧。&rdo;
帶著罪孽,也帶著不服與不屈之心離開人世的戈林,是強權邏輯的忠實信徒,人性弱點的馴順俘虜。在紐倫堡獄裡,他這樣寫道:&ldo;勝利者永遠是法官,戰敗者永遠是被告。&rdo;對於發動&ldo;侵略戰爭&rdo;的指控,他辯稱,英國、美國和蘇聯也不例外,&ldo;但當德國人這樣做的時候就成了罪行!&rdo;
在他看來,&ldo;歷史上著名的征服者並不被看成是謀殺者‐‐成吉思汗、彼得大帝、腓特烈大帝!&rdo;不幸的是,戈林的這種看法,並非只是他作困獸之鬥時的狡辯或自我安慰。事實上,人間的法庭,從來都不審判帶刀的勝利者,即使他們被時人千詛萬咒,真的是喪盡天良,惡貫滿盈。他們現世或身後所受到的,頂多隻是唾沫和筆墨的攻擊。紐倫堡審判之前如此,紐倫堡審判之後亦然。
掠奪,或被掠奪;殺戮,或被殺戮;蹂躪,或被蹂躪,是希特勒、戈林他們踏入政治叢林之前,世界歷史中時隱時現的一條主脈,而芸芸眾生裡,總有一些人想衝到主脈之巔,俯視宇內。亞歷山大大帝曾揚言要&ldo;直搗世界的盡頭&rdo;;彼得一世則在遺囑裡囑咐,&ldo;俄羅斯人民負有使命在將來成為歐洲的統治民族&rdo;,&ldo;能夠征服歐洲,也應當征服歐洲&rdo;;而葉卡特琳娜二世的寵臣祖波夫制定稱霸雄圖,未來的俄羅斯帝國將擁有六個都城‐‐彼得堡、莫斯科、柏林、維也納、君士坦丁堡、阿斯特拉罕;即使從未能像他們那樣擁有一個龐大帝國的腓特烈大帝也說,&ldo;假如你喜歡別人的領土,那你就先發動戰爭把它拿過來,而替你進行辯護的法律家總是可以找到的&rdo;。七月王朝時期(1830‐1848)的法國,並沒有拿破崙時代那種稱雄歐洲的氣象,但這並不妨礙它的中學教科書向年青人灌輸:&ldo;法國還沒有佔有她的自然疆界;她還沒有佔有整個法國地區。……法國疆域實際包括尼斯和薩瓦地區,瑞士(即日內瓦、洛桑、弗裡堡和紐夫夏特),萊茵區的巴伐利亞,普魯士的萊茵地區,盧森堡大公國和比利時……她的自然邊界是從河口到河源的整個萊茵河流域;阿爾卑斯山從萊茵河源的大聖哥特哈山口到科爾&iddot;得&iddot;卡的邦。&rdo;
而對那些圖謀霸業的狂人,現世與歷史,常常赤裸裸地展露著它們勢利、功利的一面。匹夫謀殺一人,有司當兇犯,統帥戮人百萬,舉世稱名將;搶鄰人尺寸之地,指作惡霸,掠他國千里之疆,尊為大帝。而且兇犯惡霸籍籍無名,名將大帝則青史永載,世人樂道。歷史神壇的這種偏好,無疑也激發和滋養了希特勒、戈林這類人的雄心。哪怕已淪為勝利者的階下囚,戈林依然還在夢想不朽英名。1946年2月14日,在談到&ldo;馬來之虎&rdo;山下奉文因戰爭罪被絞死的下場時,他跟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