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據統計,我國現有公務員500多萬人,其中只有8是副處級職務以上,92的公務員職務層次都在科級職務以下。佔全國公務員58的縣、鄉兩級公務員超過300萬人,受制於機構規格和職位數量,絕大部分難以升遷。這有限的職位自然會成為眾人爭奪的&ldo;肥肉&rdo;。在現實政治生活中, 為爭奪職位明爭暗鬥已經成為一種官場常態,發展到極致,僱兇謀殺競爭對手的也時有發生。
13 為什麼進入官場
自科舉制度創立實行,教育與科舉逐漸合而為一,科舉成為做官的敲門磚。金錢、美女、高官、厚祿、輕車、寶馬,人生所欲,不過於此者。面對這等美妙似錦的輝煌前程,誰個還能不去孜孜以求?
成了秀才,就躋身士林,預備做官,成為統治階層的成員了。秀才只是科舉入仕的第一個臺階,仍不屬正途,優異者選任小小社學教職。中了舉人做官的路子就比秀才寬多了。一中進士,點翰林,才算走上了升官的坦途。官場養尊處優,榮華富貴,作威作福的現實,也就使得清末社會各階層都踴躍科舉之道。物理學上有&ldo;場&rdo;,科場有如物理學上的&ldo;場&rdo;,一旦踏入,任何人都難以止步:中了秀才想舉人,中了舉人想進士。沒中的千辛萬苦要考中,落第的死不瞑目要再考。
皇權專制下的官本位是必然的政治體制。科舉能叩開官場大門,科舉的觀念深入社會的骨髓,讀書、應試、入仕三位一體,是知識分子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取向、手段和行為方式。
當腐敗成為一種雙向的社會需要時,一切反腐措施都將黯然失色。權力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取財富是捷徑,欲獲取財富就必須做官。
儘管中國有世界上最早的文官制度,但是入仕的途徑卻是很雜濫的。中國古代的官場,是&ldo;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rdo;的生意場,象做生意般地做官,這是中國的一大特色。
人人都想當官,卻不知道如今當官就象唐僧進了盤絲洞,到處都是誘惑,沒有定力、毅力和信念,身敗名裂是早晚的事情。誘惑是各種各樣的,金錢、美女、享樂,那都是比較淺層次的、容易發覺的;貪得無厭地追求政治利益,為了升官不擇手段,是另一種誘惑造成的結果,而且這種誘惑很容易跟所謂的事業心混淆起來,更難以考察,陷進去更容易忘乎所以,擺脫起來更困難。
追逐利祿、出人頭地、建功立業、文章傳世是進入仕途的緣由。
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民追逐權力,大致不外兩方面的緣由,一是由於被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鋌而走險,如陳勝、吳廣、韓信、朱元璋等,這是屬於求生存一類;二是出於改變現實地位的目的,用現在人的話說,就是&ldo;跳出農門&rdo;,這是屬於求改善一類。這一類在中國歷代官員中,佔了大多數。
士、農、工、商,這是中國歷史上對&ldo;民&rdo;的傳統排序,&ldo;士&rdo;為四民之首,&ldo;農&rdo;排在第二,實際上,農民一直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整個國家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重擔,幾乎全都壓在農民身上,所以,農民要想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地位,唯一的辦法就是由&ldo;士&rdo;而入&ldo;仕&rdo;。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大好處是,它為這種途徑提供了可能性。
做官,與農民種田、工人做工、商人買賣一樣,其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吃飯,養家餬口,不要以為那些顯官政要,都是什麼&ldo;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rdo;的聖人;如果沒有俸祿,沒有官員所享受的許許多多特權和優惠,還有那麼多人對仕途趨之若騖嗎?
出人頭地永遠是文人投身仕途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