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陳炯明的是是非非(第1/3 頁)
當年日本是個超級窮鬼,偏偏要賭國運,和大清打甲午戰爭,列強一起圍觀,紛紛表示看好大清,大清自己也超級樂觀,覺得對付洋鬼子不行,難道還怕你個日本矮子?何況北洋艦隊賬面實力比日本人強多了,沒想到結局出人意料,北洋艦隊徹底灰飛煙滅。
這次勝利,讓日本人再也沒法掩蓋自己的野心,要求割讓滿洲和臺灣,這兩個地方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就好比毒蛇張開的大嘴一樣,很明顯要一口吞掉中國。
列強們打鴉片戰爭,主要目的是和中國做生意,並不想佔領中國,主要是覺得佔領的成本太高,中國有超過2000年中央集權的歷史,組織力很強,不是那些印第安原始部落能比的。
但日本人這麼一搞,讓列強們都開始慌了,我去,不搶地盤就沒了,這個時候,列強們才開始動起瓜分中國的念頭。
德國人在歐洲崛起的晚,對搶殖民地沒什麼經驗,見的世面也不多,之前和大清打交道的時候,表現比較溫文爾雅,大清的官員對他們印象挺好。
年輕人沒有武德,幹事情很容易衝動,這次看到大清被日本矮子打的一點脾氣都沒有,就一點禮貌都沒有了,藉口一個傳教士被殺,直接派艦隊佔領膠州灣。
國與國之間交戰,肯定要找個理由,先搞外交,外交斡旋失敗,才能動拳頭嘛,哪有道理都不講,上來就輪拳頭的?又不是流氓打架,為啥說書上說德國佔領膠州灣是“野蠻行為”,就是這麼個意思。
野蠻歸野蠻,大家有樣學樣,俄國佔大連、法國佔廣州、英國租威海,到了這個時候,列強的心態開始轉變,覺得中國和奧斯曼帝國一樣,也要四分五裂了,當時大清是東亞病夫,奧斯曼帝國是西亞病夫嘛。
列強們這樣一搞,再傻計程車大夫都看出來了,再這樣下去就要亡國了,亡國奴都沒有好果子吃,這個時候,大清終於形成共識,必須要向西方學習,要搞改革,不搞改革就沒有出路。
然後就開始搞新政,當時就搞了一些新媒體出來,比如各種報紙,以前抨擊朝廷是滅九族的大罪,後來有聰明人就在租界裡辦報紙,天天在那裡罵朝廷,大清警察沒權利進租界抓人,只能乾瞪眼,言論漸漸就開始放鬆了些。
還有取消科舉,開辦各類學校,關於科舉多說兩句,其實這玩意可以不用取消,稍微改變點內容,變成公務員考試就可以了嘛,選拔官員和高考完全不衝突。
廣東也辦了些學校,其中就包括廣東法政學堂,陳炯明就是這個學校第一屆畢業生,學習成績非常好,三好學生,屬於透過讀書走向輝煌的代表人物,可以看出來,無論什麼時代,說讀書無用論的那些人不是蠢就是壞。
陳炯明後來當選為廣東諮議局議員,大家知道這玩意是維新派搞出來的就可以了,準備學習英國,玩君主立憲,人在年輕時候接觸到的教育非常重要,從此以後,陳炯明就深深迷上了民主,堅信民主才能救中國。
陳炯明後來跟著同盟會混,在廣東組織人馬搞暴動,辛亥革命後,胡漢民成為廣東都督,孫先生後來把胡漢民喊去幫忙籌建臨時政府,1911年底,陳炯明接替胡漢民,成為廣東代都督。
這個時候就有必要單獨牽條線出來,介紹下當時的中國是個什麼情況了。
當時北洋政府財政收入十分可憐,被稱為“關餘”和“鹽餘”,啥意思呢?就是關稅和鹽稅扣除庚子賠款剩下來的那點錢,北洋政府都窮的要死,地方政府和軍閥就更不用說了。
窮則思變,軍閥們轉變思路,什麼來錢快就幹什麼,比如搞鴉片種植,當時軍閥主要收入來源靠鴉片,和現在的阿富汗一模一樣,沒有工業,農業又很落後,哪裡來的錢買槍買炮?肯定販毒來錢快嘛,所以中外的軍閥都喜歡販毒,現在阿富汗種罌粟就跟種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