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第1/7 頁)
早在得知秦軍要南下攻打百越當日,明赫就開始忙碌地在商城囤積物資了(),有些顯示即將到貨的緊缺防疫物資?()?[(),得盯著守才有機會搶到。
據史載,為攻下這塊原始而暗藏諸多資源的地盤,秦始皇先後派出兩次大軍前往百越:
第一趟在公元前219年,由都尉屠雎率五十萬大軍南下,在順利攻下閩越和吳越,繼續攻打甌越時,主將屠雎死於越人之人,秦軍“伏屍流血數十萬”,面臨糧草之危;(1)
第二趟則在公元前214年,在修建出靈渠運糧後,朝廷派任囂和趙佗各率一支大軍進攻南越,成功在嶺南設定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這一仗在史書上,是大秦帝國打得最艱難的一戰。
百越之地,雖然人口不眾、兵器不強,卻因尚未開化的地形氣候之故,成為比兼併六國更難啃下的硬骨頭,明赫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的警惕心。
不過讓他感到奇怪的是,在這個時空中,他從未聽父皇提起過屠雎、任囂、趙佗的名字。
原本他以為是自己的到來,無形中又改變了這時空的歷史軌跡,但系統倒是提出了另一個新角度的答案:
它認為,也許是因為史書中的秦國,這時期桓猗已經早死,李信又因攻楚大敗一蹶不振,除了王氏父子、蒙氏父子等人,偌大一個帝國將才早已青黃不接,朝中再沒有新的一流武將了。
不然秦末亂世之時,章邯一個少府文官,為何要挺身而出挑起武將之責?
正因如此,始皇帝當時派軍南征之時只能退而求其次,從矮個子裡選高個提拔;
而如今的秦國,得到了諸如李牧、曹參、周勃、章邯等數十名秦漢時期最星光熠熠的大將,堪稱人才濟濟一堂,在這些如雷貫耳的當世名將面前,那些二流將領自然就黯然失色無人提及了。
它這說法雖有些新奇,但明赫認真想了想——如果真是這樣的,無論是對大秦還是將領而言,倒都是一樁陰差陽錯的好事。
至少,屠雎不會再死於徵越途中,而任囂與趙佗,也不會再有機會手握重兵而背叛朝廷。
誠然,任囂病逝後,趙佗在秦末亂世之中,以按兵不動的聰明之法,保全嶺南成為了一片遠離戰事的淨土——但他手中的大批徵南大軍,來自秦始皇當日殷殷託付的信任,而他,毫不遲疑地辜負了這份信任。
作為也幻想著當秦始皇家崽崽的系統,它自然是贊同宿主觀點的,還格外認真地分析道,
“是啊宿主,秦末之時,胡亥固然昏庸無道,但無論是後來被迫降敵的章邯、還是王離,他們一開始都懷著報國之心想拯救大秦的!他們領軍拼命在戰場與敵人廝殺了很久,直到後來趙高開始殺李斯、殺馮去疾父子、架空胡亥大肆殘害忠良,打了敗仗的他們才不得不降敵”
“但趙佗卻不一樣,他在任囂死後,立刻“移檄告橫浦、陽山、湟溪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
() ”,而且,他在命人挖斷關道自守後,又馬上找藉口以秦法誅殺秦吏,把當地官員全換成自己的心腹後來又趁著大秦風雨飄搖之際,佔領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立為王”(2)
“南越到咸陽,當然是山高路險的,但徵南大軍既然能從咸陽下南越,怎麼就不能從南越上咸陽呢?宿主,我覺得人類有句古話說得很好,‘非不能也,實乃不為也’”(3)
“趙佗藉助秦始皇撥付給他鎮守邊關的大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多少為嶺南的開化做出了貢獻但他作為秦始皇親自派出的大秦將領,食君之祿而不思忠君之事,手握朝廷大軍,卻在朝廷陷入危機時第一時間封關殺秦吏,自立為王把持權柄…對始皇帝而言,他的確一個是名副其實的無義叛臣”(4)
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