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第1/3 頁)
伊籍嘆道:&ldo;怕是張將軍不識得馬良。琴公子原來少來楚館,更別提張將軍每次來都喝得爛醉,如何結識他。另外兩位公子來得更少。書公子號稱臥龍,神龍見首不見尾,大半年難得來一趟。人們只能觀賞他留在此處的書法楹聯罷了。棋公子鳳雛,據說與臥龍公子吵了一架,早已負氣離開荊州,前往江東。只留下了棋譜…&rdo;
人們又開始喧鬧起來。人聲鼎沸中,馬良抱琴緩緩走向劉備一幫人所在的几案邊。
劉備尚未從震驚中回過神來。近距離觀看,方覺眼前約莫只十八九歲的文秀青年,雖然相貌甚美,一雙眼睛漆黑靈動,但舉手投足之間已隱隱有名士之風。足見腹有詩書,是經過禮樂薰陶的世家子弟。
而且,天啊‐他年輕得不得了!
他太喜歡眼前的少年,以至於忽略了馬良眉梢眼角帶著的薄怒。而在馬良眼中,劉備驚艷的神情也成了輕薄之色。
&ldo;公…不是要在下陪酒?&rdo;馬良盯著劉備片刻後,啟唇冷笑。
在座的劉備門客愕然面面相覷,皆不知如何是好。簡雍則是早已忍俊不住,轉過身去掩袖忍笑不已。
劉備急忙起身,深深躬身一揖:&ldo;劉備見過公子。&rdo;
這下換馬良一愕。他就是劉備?劉備已是四五十歲的將軍,名滿天下,賢名布於四海。竟然肯對他一個年輕後生行此大禮。他的一舉一動,甚至低沉聲音的每一個音節,都教人聽不出,看不出半點不誠意,不恭敬。
他不知道當年堯帝在田野間拜訪舜,文王在渭水邊拜訪垂釣的姜子牙,是否也是如此。但他就是忽然聯想到了。
可年輕氣盛的他不會就此消氣,於是他抱琴微微躬身,算是還禮,然後笑道:&ldo;將軍,是知禮之人。&rdo;
此雖是肯定之語,但馬良說得極輕,語調微微上揚,教人聽在耳裡彷佛是說:將軍你也知禮嗎?
劉備門客中有一人登時忍耐不住,直視馬良,揚聲喝道:&ldo;劉使君名滿天下,仁義賢德,怎不知禮?汝一年輕後生,怎敢放肆…&rdo;
劉備抬手止住門客,望著馬良,昂首笑道:&ldo;劉備怎不知禮?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禮不只規範君子之行,更明人倫綱常: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人生天地之間,如不依禮而行,則是棄綱常不顧,放棄對國家,對君王,對臣民應盡的職責。劉備如不知禮行禮,則愧為英雄。&rdo;
劉備一席話,使馬良的神情由驚訝,轉為敬佩,又轉為隱隱的失望焦躁。早聞劉備少年時遵母命從大儒盧植行學。可沒有想到不喜讀書的劉備,竟然只聽恩師講學四書五經,就已得聖賢之心。也難怪他於亂世禮崩樂壞之際,堅持仁義之道,轉戰千里,幾經勝敗,九死一生,依然百折不撓。儘管現下一無寸土,依然不露沮喪之態,不失昂然英雄氣度。若說孔子周遊列國,教化萬民,是至聖先師。那麼劉備則是胸懷天下,體行孔子仁義之道的當世英雄。
人如其名。劉備方才不過是因為微醺而一時失態罷了。真正的他,確實是英雄啊…
於是馬良嘆道:&ldo;原來將軍對我行禮,不是因為良之名聲。而是因為將軍不能愧為英雄。&rdo;
&ldo;公子在乎劉備之行是否合禮,足見治世平亂之心,尋求明主之切。劉備方才說了,君使臣以禮,我怎能不對你行禮?&rdo;劉備笑道。
&ldo;你--&rdo;天哪這就是所謂高祖之風,英雄…哦不,流氓之器?
此一番話直率坦蕩,大膽無比。可竟然又不失禮。門客們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