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陸賈(第2/3 頁)
1 時光流轉,到了漢文帝時期,由於呂后執政期間所推行的一些政策對漢朝與南越之間的關係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再度變得緊張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陸賈憑藉著自己以往在南越地區所積累的威望以及豐富的外交經驗,再次臨危受命,踏上了出使南越的征程。
2 陸賈此次出使南越,依舊面臨著諸多的困難與挑戰。然而,他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高超的外交手腕,巧妙地應對著各種複雜的局面。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陸賈最終成功完成了此次出使任務,使得趙佗取消了帝號,再次向漢朝稱臣,從而使得漢朝與南越之間的關係得以重新修復並趨於穩定,為漢朝的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思想主張
(一)思想形成背景
西漢初期,剛剛歷經了楚漢戰爭的洗禮,整個國家呈現出一片經濟蕭條、百廢待興的破敗景象。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陸賈的思想應運而生。他的思想體系既源於對歷史上諸多經驗教訓的深刻反思,又緊密圍繞著如何有效地治理國家這一核心問題而展開,旨在為漢朝的長治久安探尋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
(二)政治思想
1 陸賈以秦朝滅亡、漢朝興起這一鮮明的歷史對比為切入點,深刻地提出了“居馬上得之,寧可馬上治之乎?”這一振聾發聵的質問。他認為,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武力固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天下已定,在治理國家的時候,就必須要採用文武並用的策略,尤其要注重以仁義為核心來治理國家,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2 他進一步強調,必須要正視儒家典籍所具有的強大教化功能,要清晰地認識到“攻守異術”這一重要的治國理念。在奪取天下時,或許可以憑藉武力等強硬手段;但在治理天下時,就應當充分發揮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仁義道德等軟性力量,透過對民眾進行教化,從而達到凝聚人心、穩定社會的目的。
(三)德主刑輔
1 陸賈在其治國理念中,大力倡導尚德輕罰的原則。他認為,一個國家若要實現長治久安,就應當秉持“治以道德為上,行以仁義為本”的理念,將道德建設放在國家治理的首要位置,透過弘揚仁義道德來引導民眾的行為,使民眾能夠自覺地遵守社會規範,從而營造出一個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
2 同時,他也並非完全否定法治的作用,而是主張將法治作為仁政的一種輔助手段。他以秦朝為例,深刻剖析了秦朝因過度依賴嚴刑峻法而最終導致滅亡的慘痛教訓,從而告誡漢朝統治者,在治理國家時,不能一味地崇尚嚴刑峻法,而應當將德治與法治有機結合起來,以德治為主,法治為輔,這樣才能夠實現國家治理的最佳效果。
(四)“無為”治國
陸賈透過對秦朝滅亡原因的深入分析,敏銳地察覺到秦朝在治理國家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秦始皇過多地採取了“有為”的治理方式,過度干預社會經濟生活等各個方面,從而導致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基於此,他主張漢朝統治者應當吸取秦朝的教訓,在建國初期實行“無為而治”的政策,儘量減少對社會經濟生活的不必要干預,讓社會經濟能夠在自然的狀態下得以恢復和發展,從而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四、歷史評價
1 史學家班固曾對陸賈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稱讚陸賈雖然在官職上僅僅止步於大夫之位,然而在呂氏專權期間,他卻能夠巧妙地置身事外,不受其憂責之累。並且,他還能夠巧妙地附會將相,與陳平、周勃等朝中重臣相互配合,從而為鞏固漢朝的社稷江山做出了重要貢獻,最終實現了自身名譽與功績的雙豐收,可謂是人生贏家。
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