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2 頁)
他還需要時間清醒,需要時間認真考慮,而且需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但他需要一股力量來起家,因為他是個不被人看重的宗室子弟。從永曆帝率領重要人物坐船,而他卻要走陸路便知道這點。就算他回到雲南,那些手中有兵的將領,誰又肯聽命於他。
雖然命運常常會使人遭遇到一些奇奇怪怪,誰也無法預料的事;命運也常常會使人落入某種又可悲又可笑的境遇中,使人根本沒有、完全沒有選擇的餘地;命運更常常會使一些根本不可能不應該在一起的人相遇,而讓一些不應該不可能分手的人離別。
只不過真正有勇氣的人,是永遠不會向命運屈服的。他們早已在困境中學會忍耐,在逆境中學會忍受,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挺起胸膛,繼續掙扎奮鬥。朱永興絕不會承認自己是一個沒有勇氣的人。
……
河邊小碼頭一派忙碌,也顯得那麼混亂不堪。河水裡漂著明朝官員扔掉的各式各樣的破舊東西,隨著風勢,載浮載沉,從天空向下望去,活象一塊破爛不堪的花布。
永曆帝坐在船艙裡,透過窗戶向外茫然地望著,眼睛沒有焦點,也不知道他在看什麼,或者是什麼也沒看。但他心裡卻在想著早點開船,離滇省越遠越好,以免清兵追趕而來。
小朝廷上千文臣武將倉惶而逃,在緬關前自解武裝,竄入緬境。三十日,行至河邊(約為八莫,靠伊洛瓦底江)。二月初二日,緬甸國王派了四艘客船前來迎接。由於船隻狹小,永曆帝挑選隨從官員六百四十六人扈從三宮由水道南下,其中有的官員還是自己出資僱買船隻隨行;剩下的九百多人由總兵潘世榮保護岷王世子等騎馬先行,走陸路奔緬都阿瓦城。
永曆帝已經被清軍嚇破苦膽,船隻剛至,便在馬吉翔、李國泰擁簇下登上緬甸客船,不僅隨從文武官還有不少人船隻沒有著落,連太后和東宮都沒人料理,永曆帝便要坐船啟錨開行。
太后見之大怒,罵道:「皇帝此時未至顛沛,即不顧親娘耶?」朱由榔這才命令停船,暫在岸邊停泊,焦急地等待水陸人員全部安排好,才好開船南下,繼續亡命逃竄。
客船微微搖晃,永曆帝茫然呆滯的目光才微微一轉,顯出些生氣,問著旁邊的太監:「去看看,讓文武官員快些,這樣緩慢,何時才能啟程南下?」
還沒等太監出去,船艙的簾子一挑,黔國公沐天波和宰輔馬吉祥領著兩名官員走了過來,行禮如儀,稟告道:「陛下,總兵潘世榮派通政使朱蘊金、中軍姜成德前來啟奏,岷王世子中途流入夷民山寨,不肯南行……」
第十三章 宗室留守
永曆聽完奏報,根本沒當成什麼重要之事,甚至連朱蘊金所詳細描述的朱永興莊嚴立誓,以及留戀美女也不感興趣。痴人說夢,他給朱永興的評價非常簡短,只有這四個字。
「人各有志,不必勉強。他貪戀美色、滯留蠻寨也罷,入滇隨晉王抗清也罷,隨他去!」永曆淡淡地說道:「各位愛卿,你們以為如何?」
沐天波在隨駕的文武百官之中,算是比較有頭腦的,剛至蠻莫時,他便和華亭侯王惟華、東宮典璽太監李崇實經過商議後曾共同提出建議:趁著還未深入緬地,將文武將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隨永曆帝入緬,以另一部分護著太子與晉王李定國所部會合。
這樣,小朝廷在緬地也有外援可恃,即便緬人反覆,皇帝和太子也不會讓人一勺燴了。永曆帝覺得這個建議有道理,可以考慮。可是,中宮王皇后卻捨不得愛子遠離身邊,堅持不肯,此議終於作罷。可見,有時寵愛之心也會招致禍患的。
「陛下,臣以為世子殿下既有入滇抗清之意,不如——」沐天波自從建議被否決後,一直不死心,借著此故,又舊事重提,希望能將皇帝和太子分開,成為雙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