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準備下場(第2/3 頁)
要考中秀才,還要盡力去爭取那案首之位,甚至是小三元的榮譽。
他知道這很難,但宋清暄告訴自己,自己必須要完成。
他的心思,王夫子並不知道,看見下面的宋清暄把自己的話都聽了進去,王夫子非常滿意,然後又說了許多關於科舉的注意事項。
王夫子雖然才舉人功名,沒有考中進士,但教導宋清暄這個童生都不是的白身,說起來還有些大材小用了。
所以他說的那些話,對宋清暄來說,是非常寶貴非常珍貴的東西。
也是宋清暄現在進入了林家族學讀書,否則他若是還在張家學堂,只能聽張夫子這個秀才的話,又怎麼會知道舉人的寶貴經驗呢?
要知道秀才與舉人,那是有天差萬別的,秀才只是個低階功名,雖可免田地賦稅,可免服役,也可見官不跪,但卻還是比不上舉人。
要知道,但凡考中舉人,便可擁有為官的機會,雖然舉人做官,是從九品芝麻官做起,最高也到不了二三品官。
可科舉每三年就有一次,全國上下,又有多少舉人多少進士呢。
有多少人窮其一生,能考中舉人便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又怎麼去強求進士之位。
所以舉人功名對於普通人,已經讀書的這些書生來說,已經是很高的功名了。
相比較而言,秀才的那些諸多好處,比起舉人來說,很是不夠看。
所以才說王夫子比張夫子好,張夫子最厲害也只教出了秀才,王夫子所在的林家族學,可是出了舉人的。
宋清暄在這裡讀書,宋清姝對弟弟能中進士的信心是很大的。
他不說跟林如海一樣十八歲中探花,宋清姝心裡的要求是,只要弟弟在三十歲之前能考中就行。
在古代可沒有五十歲退休的說法,只要你能幹,只要你想幹,你就可以一直幹到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
當然,宋清姝也沒讓弟弟一直工作到死的想法,她的意思是,只要弟弟能考中就行,後面的時間很長,不必那麼著急。
縣試是在年初二月份時開始,而府試則在一個月之後的三月。
明年是康寧二十一年,院試舉辦的年份,與前面的考試不同,院試三年兩次,通常在五月時舉辦。
宋清暄是揚州城裡的人,對於現代來說,就是城市戶口,所以他的縣試府試乃至院試,都在揚州城裡考。
不同於那些真正的農家學子,他不用去縣裡,也不用去什麼州府考試,就在自己從小長大的揚州城裡,算是本土作戰。
所以如今十一月的時候,距離縣試還有三個月的時間,宋清暄什麼也不用擔心,只管好好學習就是。
他不需要考慮銀子的事情,也不需要考慮路途遠不遠的問題,真正做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看見哥哥這麼努力,宋清曄彷彿也受到了激勵,最近的學習更加刻苦了很多。
他也非常懂事,知道哥哥在努力學習準備明年的科舉考試,便主動攬下了家裡的活計,如今家裡洗衣做飯的活都是他這個剛剛年滿八歲的孩子乾的。
知道家裡的情況後,宋清姝是又高興又欣慰,還有些心疼。
別人家裡有權有勢,從出生起就有下人服侍,不愁吃喝,也不會為銀子發愁。
但宋清暄宋清曄兩兄弟,年紀輕輕的就失去了父母,由自己養大,雖然也是有吃有喝沒餓過肚子,卻還是要幹活,做不到十指不沾陽春水。
自己出嫁之後,如今家裡就兩個孩子當家,他們還小,還沒長大成人,一邊要讀書,一邊還要自己照顧自己。
宋清姝心裡突然產生一個想法,如今她又不缺錢財,為什麼不能採買些下人,回去照顧兩個弟弟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