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邏輯鏈構成,兇手在報復社會!(第2/3 頁)
兇手引導警察向東,是為了隱藏自己?
不,若是隱藏自己,壓根就不會打電話,一張飛機票飛去國外逃之夭夭的時間完全足夠!
“萬一是兇手覺得自己逃跑的時間內,受害者很有可能會被發現,這才打電話引導警方向東的呢?”
“與報復社會有什麼關係?”
思來想去,李響又提出反駁的話語。
這是正常的梳理案件脈絡,正常討論,並非是他槓。
“李隊,張謙可還沒死。”
徐浩笑了笑,丟擲剛才剛看過的張謙。
張謙?
審問室不老實的那個?
李響皺眉,有些疑惑,等待徐浩的解釋。
徐浩也沒愣著,當即便將腦袋裡的思考說出。
“李隊,還是需要看照片。”
說著,他再次伸手指向照片。
“五名受害者的身體狀況,可以反映出兇手對受害者的恨意。”
徐浩點選王潤的照片,隨後放大其中血腥的畫面。
“你看,受害者的身體殘破不堪,兇手下手殘暴無比,臉部,肚子,能攻擊的一切都被攻擊,就連腳趾也被砸爛。”
“兇手在初步開始展開報復時,沒有收斂自己的任何恨意,將其全部灑在王潤等人身上。”
言罷,徐浩又將照片換成張亮,再次放大血肉模糊的臉。
“張亮,作為最後一名遇害的受害者,他身上的傷痕程度不降反增!”
“受害者的傷痕程度表示恨意程度,這代表,兇手的恨意沒有被王潤吳啟元等人消磨,沒有絲毫降低!!!”
“李隊,你說,在這種憤怒不降反增的情況下,兇手會放過張謙嗎?”
放過張謙?
不會,如果徐浩是兇手的話,在恨意不降低的情況下,絕對會讓對方與前幾位以同樣的手法慘死!
李響搖搖頭,眉頭依舊鎖死。
“但兇手卻還是放過了張謙,在開始計劃後也沒選擇動手。”
看到他的表情,徐浩緩了緩。
“至於受害者報復社會”
“李隊,如果你是當年的受害者親屬,周圍人覺察到你失去了妻子或者父親,開始流傳出謠言。”
“且這股謠言伴隨著你一生,你會僅將怒火侷限於張亮這些人嗎?”
“還是說,你覺得兇手在殺完張亮後,那填滿憤怒的胸膛,裡面的怒火會突然熄滅?”
“不會,兇手會選擇釋放出來,將當年自己發生過的,放在其餘人身上!”
“既然會釋放,那釋放目標是誰?要知道張謙可還活著!”
自己淋過雨,就要撕碎別人的傘!
這是種很普通的心理現象,就好比兩個孩子的家庭,父母偏愛其中一個孩子,導致另一個孩子產生嫉妒心理隨後欺負對方,而不是理解父母和乖巧懂事等思維。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同班同學同等成績畢業,再見面時發現對方成了自己的領導,也會生出一些小心思,給對方造出些麻煩。
而這種心理,在兇手身上,被無限放大!
李響聽完,他的心‘撲通’亂跳,耳邊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一股急迫感湧上心頭。
有可能嗎?
完全有可能!
但若是對方有報復社會的心理,並且實施成功的話
想到這,李響心裡‘咯噔一聲’,有些喘不開氣。
“他要選擇在什麼地方報復社會!?”
“他的身份到底是七年前,三個死者的哪一個親屬!?”
兩個問題,代表情況很是急迫!
報復社會的辦法有很多,無緣由殺人,或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