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豎子義救漢忠良(1)(第2/4 頁)
半塊翡翠龍紋墜恰似半枚鵝蛋之狀,做工精良,端的千金難求,其上還鐫刻著一個“馬”字。
程鴻漸依言起身,終因喉頭髮緊,忍不住輕咳幾聲,吞吞吐吐道:“夫子弟子還是不會”易墨寒道:“那你會多少,便背多少,叫我聽聽。”
“阿嚏!”程鴻漸打個噴嚏,接著續道:“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個君子有切有搓,有啄有磨”
“哈哈哈”眾學童嘲笑之聲打斷了背誦,鴻漸亦覺所言有誤,當下歉然一笑,不禁又咳數聲。
易墨寒止住眾人嘲謔,轉而又向鴻漸道:“這篇文章你若不會倒也罷了,怎的卻似消遣。”鴻漸忙擺了擺兩隻小手,出言解釋道:“不是的,不是的。弟子聽旁人告訴我,若有文章著實記不牢,便先記下其中有甚字眼,可弟子只記下了這些關鍵之處,旁的卻忘了”話到後來,又忍不住輕咳數聲,續道:“弟子絕非有意捉弄,這篇文章深意我也著實不解,還望夫子能給講吓”
易墨寒觀此情狀,不由搖首輕嘆,道:“你怎麼又病了”話音剛落,有名學童介面道:“程鴻漸今日還算見強了。”
易墨寒聽罷此語,示意鴻漸坐下,隨即溫言說道:“你平素體弱,如此這般難免耽誤學業,往後定要好生保養才是。”鴻漸甚感歉然,當下低聲回道:“弟子知道了回去之後,定當用心記背,不讓夫子失望”
易墨寒點了點頭,轉而又向眾學童道:“為師瞧爾等尚且年幼,過於深奧之語實難領會,是以素日間只要你們爛熟於心,待得你們年歲稍長,再做講解。不過鴻漸既然發問,為師便先粗解要義,待得下回授業,自會細解。”說罷,呷了口清茶,續道:“這篇文章出自詩經中的衛風,歌頌君子美好的品行和操守。鴻漸,你且說下何者可稱君子?”程鴻漸恭敬起身,道:“回夫子的話,聽我爹爹說,作為君子,平素應該待人謙和有禮,更該與人為善。”
易墨寒點了點頭,道:“此話不錯,只是並不全面。此篇文章提及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便已言明真君子品性端正,定可經得起切磋琢磨。某些人雖面上親善,卻只能算作偽君子。為師講樁公案,爾等自行領會。”話到後來,頓了一頓,接著續道:“王莽稱帝之前,為師曾親傳課業。大漢未亡時,此人雖位高權重,卻素來謙恭儉讓,禮賢下士,愛民如子,待為師亦極其敬重,從未拂逆。”程鴻漸點了點頭,道:“既如此說,當今聖上著實是個君子。”
易墨寒輕嘆一聲,道:“起初大夥都這般想,是以萬民稱頌,將他比作當世周公,朝廷還頒旨冊封。可及至大漢孝平皇帝繼位,王莽獨攬朝綱,且又尋了個由頭,不準皇帝與生母衛氏相見。王莽長子王宇觀此情狀,心念人倫大禮,便曾多次規勸,只可惜王莽不肯聽從。”程鴻漸聞聽此節,脫口說道:“這些話王莽該聽,孝平皇帝見不到孃親,得有多難過啊。”
易墨寒道:“這倒尚在其次,為人臣者如此作法,實屬擅權之舉。那王宇深曉其中道理,便依其師吳章之言,遣人趁夜於王莽府門前撒些狗血,以示上天告誡之意。那王宇的行徑固然偏頗,可王莽查明原委後,竟將此子賜死,誅殺兒媳呂焉,並滅親家三族。”
“啊!?”程鴻漸聞聽此語,登感驚詫萬分,不禁怔了怔,方才顫聲續道:“幹嗎要處死這麼多人他們還都是王莽的親人啊”易墨寒搖首惋嘆道:“當年受此事誅連者著實不少,王莽還以此為由,將皇帝生母衛氏、武靖公主、梁王劉立等盡皆誅殺,人數多達上百,這其中該有多少人跟此事並無干係,卻也無端受牽。”話到後來,不由唏噓一聲,接著續道:“真君子斷不會濫殺無辜,可當今聖上在過去常被當作聖人,端的經不起切磋琢磨了。”
眼下正是大新王朝始建國三年,此樁慘案發生之際,眾學童均未出生,自不曉當年的腥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