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2/2 頁)
清,會試跟鄉試基本差不多,考三場,最重要的還是第一場的八股制藝,不管是院試、鄉試、會試都有考試釘子戶、專業戶,在明朝末期到清朝,專業戶越來越多,就說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構思精妙、用詞遣句高超,可是八股文水平稀疏平常,從十八歲考到七十一歲,因精神可嘉,被列為“歲貢生”。可見考八股制藝也有許多技巧,有些人天生就能一揮而就,有些人最怎麼努力也寫不好。
就說奇才龔自珍,考舉人考了四次,考進士考了六次。明末清初狂人金聖嘆,寫八股就是不知所云,有一次去參加鄉試,考題為“西子來矣”。他明知題意要求以越國西施出使吳國的史實給予譯說,卻故意幽筆而答開東門,西子不來;開南門,西子不來;開北門,西子不來;獨開西門而西子來矣。”考官覽後又氣又惱,批了“秀才去矣”四字。
還有一個故事,也是在考試的時候。考題是“如此則動心否乎?”此語出自《孟子。公孫丑問:“如果讓您做齊國卿相,您敢不敢接這活?”孟子答:“不。我四十歲以後,就不再動心了。”
金聖嘆看後冷冷一笑,立賦一文:“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露白葭蒼而外,有美一人。
穩定執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
試問夫子動心否乎?曰:動動動一連寫了39個‘動’字”
考官問:那為什麼寫39個“動”?金聖嘆答:“孟夫子說‘四十不動心’,那前39年當然就可以動心啦。”考官臉白了:“滾!”如此玩世不恭,也就金聖嘆一人了!整個就是一場科考中的“周星馳”。
章子俊雖有“作弊”手段,面對一些八股題時,還是要一番手忙腳亂的,比如:“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啟我後人,鹹以正無缺。” 這是孟子《尚書篇中的一段,意思是說:“偉大光明啊,文王的謀略!繼承發揚光大啊,武王的功績!幫助開導我們後代,都走正路不無缺陷。”
就弄的章子俊莫名其妙,灰頭土臉,雖然經過了這幾年在八股上的薰陶提煉,可要是寫出一篇出彩的制藝出來,就不容易了,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大才”會名落孫山。
從“土木之變”起,到這一次的“奪門之變”。朝廷一直在折騰,大明也在這樣的折騰中風雨縹緲,大批的官員上上下下,換了一批又一批,而從底下冒上來的也是雨後的春筍,大明從來不缺少官員,這一次會試後,又有三百多人將成為進士,奔赴各地,填補實缺。
所以此次會試錄取人數放寬了不少,相比以往也是最多的一次,章子俊感覺考的不壞也不好,能不能中就看運氣如何,就等放榜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