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點醒楊漣(第1/6 頁)
“洗乾淨一點,都是你們自己要吃的東西,弄的越多,去了遼東就越不怕斷糧。”
泰昌元年十一月初五、燕山腳下的一條小河旁,此刻這裡正蹲著數萬人在河道兩旁。
他們身旁,有著一車車託運著秋收大米的糧食。
說來奇怪、此刻的他們正在清洗大米,而作為將領的戚金、秦邦屏則是跟在朱由檢身後,一邊吆喝人馬,一邊為朱由檢解釋道:
“大軍出征、若是在行軍途中,是不可能帶直接收下來、剝了稻殼和麥殼的糧食。”
“遠征的兵馬,糧道拉長就容易被襲擊。”
“因此要減小糧食的大小,所以軍糧是有所不同的。”
戚金給朱由檢介紹著,順帶舉例道:
“一般來說、在城中駐守,吃軟和的大米、小米是不出奇的。”
“但要是長途奔襲,或者說深入敵境,在曠野交戰的話,糧食的體量要少,要能吃飽。”
戚金的話,朱由檢理解的不難,說白了就是行動式的口糧,例如近現代的壓縮餅乾就是。
不過他很好奇,戚金會用什麼辦法制作能夠壓縮的口糧。
好在他的好奇沒有幾秒,就被戚金解答道:
“這軍糧、在出徵之前,需要取米一石、去殼洗乾淨,煮熟之後暴曬烘烤,晾乾之後取出雜質,再蒸一道。”
“如此反覆十次之後,便能獲得兩鬥硬米。”
“這兩鬥米需要士兵揹負行軍,每次埋鍋造飯,每人取硬米三錢,拋於沸水中,煮沸後便能得到一碗硬米。”
“這樣的兩鬥軍糧可以吃多久?”朱由檢聽懂了,說白了就是將米中的水份去除,多次反覆後壓縮米的重量。
但就算是這樣,又能吃多久呢?
面對他的問題、戚金笑道:“加上二兩軍鹽,一塊醋布,這兩鬥米足夠大軍吃五十日。”
“軍鹽和粗布是什麼?”聽到兩鬥米能吃五十天,朱由檢微微一愣。
兩鬥米換算過來,不過二十五斤罷了,等於每日出半斤米。
但聯想到這二十五斤米,是用一石米曬乾壓縮而成的,朱由檢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他小時候也見到過,一粒米若是煮熟在冷藏,那就會比原來的米更輕,但是口感更差。
如此反覆十次、實際上米還是那麼多,但只不過重量減輕了。
在朱由檢反應過來的時候,這時旁邊的秦邦屏笑著解釋道:
“軍鹽需要取鹽三斤,下水入鍋煮沸,直至堅小不消的模樣,大概就會有三個指甲蓋那麼大的塊狀,重量二兩,每次做飯時用刀削去一絲便可。”
“醋布便是將粗布一尺浸泡入一斤醋中,暴幹後,每次做飯時,剪下一寸,泡入水中,待粗布變色再撈起。”
“另外還會取桑甚、野果、或者其他東西,也是暴曬後泡水而食。”
“這些東西都不能少,若是少了一樣,便會讓士卒難以堅持。”
秦邦屏的話,從科學角度來看,說白了就是補充鹽份和維生素罷了。
在古代、居然有人能想出這種辦法,更是說明了古人並不比現代人蠢笨,甚至還有所超出。
後世人不過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遠罷了。
這麼一想、朱由檢也說道:
“日後御馬監若是有機會能接收太僕寺,那必會叫每個士卒,都吃上肉脯。”
尋常士卒吃上肉脯是很難得,尤其是在行軍中。
朱由檢用大精力養羽林三衛和御馬監,要的就是他們驍勇善戰。
可若是連吃都吃不好,他們還怎麼驍勇?怎麼善戰?
眼下御馬監的草場、耕地不夠,自然是養不起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