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樂張氏初見紡織機(第1/2 頁)
第134章 樂張氏初見紡織機
三月初,天氣溫暖,草長鶯飛,樂張氏坐著馬車來到了孫家莊門口。
感謝了那趕車送她來的同伴,看著對方兩夫妻到孫家集上去進貨,樂張氏整理了一下衣服,這才提著伴手的禮物進入了莊中。
院子中孫新正在跟三個徒弟強調玉米底肥的配比,看見樂張氏到來,提前結束了課程,起身笑道:“嫂嫂來的這麼早。”又見到樂張氏手中提的酒,連忙搖頭道:“何必送這些?”
“家裡釀的一些酒,不過是個意思而已。”
孫新看樂張氏有些緊張,知道她一直是個家庭主婦從來沒有出來幹過活,為了緩解她的緊張情緒孫新自然的笑道:“嫂嫂在家裡可曾做過紡紗織布的活計?”
樂張氏連忙證明自己的能力說:“我自幼便學著紡紗織布,便是平日裡在家中帶孩子時也常常要做這些事情補貼家用。你看我的這件衣服便是我用自己仿的麻布做的。”
說著便將一件衣服拿出來給孫新看。
孫新點頭笑道:“那便好了,我們現在成立的紡織廠並不需要紡布,只要把秸稈棉和麻纖維做成麻沙便可。走吧,我們一起到廠房裡去看一下準備的機器。”
最終孫家莊成立的紡織廠把產品定位為紗線。
主要原因是市場調研之後孫新發現這年頭的普通人消費不起成品的麻布,消費量更大的是麻紗。
一般的家庭所穿的衣物都是自家織布所做的,有種麻的人家會自己紡紗,而沒種麻的人家普遍是倒集市上購買麻紗,由家中婦女將紗線紡成布匹製作衣物。
在這年代農民的觀念裡農閒的業餘時間是不值錢的,一家人所要穿的衣服一個婦女沒日沒夜的織布完全可以做出來,這就導致沒幾戶人家會願意花高價買現成麻布來換取家中婦女能少幹一點活。
如果孫新想要生產麻布去擠佔手工麻布的市場就必須要將成本降到非常低,但製作麻紗需要大量的人工,還要有麻池來浸泡,普通的小農普遍不能承擔,所以麻紗的市場反而非常廣闊。
孫新帶著三個徒弟和樂張氏一起來到了村中一片新開闢的空地上,空地一邊靠著小河,河中已經豎起了一架大水車,而空地四周則把雜草全部除乾淨,用三合土打起了地基,地基的最邊緣緊靠著河水的地方建了兩座低矮寬敞的小工棚。
低矮這是孫新自己的感受,眼前這三百來平米的廠房怎麼看也就是後世八十年代最貧困的鄉中小學的規模,但是對於這個年代來說這卻已經是很龐大的建築了。
木結構建築的跨度是根據梁的長度來限制的,而梁的長度又受限於樹木的高度,所以這個年代房間的長或寬總會被限制在幾米的範圍內,不能修的太寬敞。
非要像宮殿一樣要修那麼寬敞的建築,就得需要設計很多根粗壯的木樑來支撐兩根木頭的結合處,光是那種高大木料就會讓建房的成本直線上升。
陶宗旺本來打算修一系列連片的小土坯房就把這事給糊弄過去,可是孫新為便於廠裡工作要求陶宗旺一定要在建築中少用格擋和圍牆,最終才修出了這樣一片連排的寬闊房屋。
施工難度大,成本控制嚴格,而且又要短時間內建好,為難的陶宗旺嘴角都起泡。
而這座在孫新看起來不過是鄉間小學規模的建築放在樂張氏眼裡卻是讓她看的眼睛溜圓。
不就是一個紡紗的地方嗎?居然要建這麼大的房子?
而等她走入房內看到那臺水動力的紡紗機時更是驚得嘴巴能塞下一個雞蛋。
“這就是你說的紡紗機?”
遠處看起來小小的水車走到近前才顯現出它巨大的威力,直徑足有兩米的水輪帶動動力軸連線到房內,動力軸通入一個傳動箱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