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4 頁)
這令大唐帝國的話語權極大的增強。
很顯然
李察一直堅持的對內奉行統一的國文教育政策,對外加強殖民擴張及推廣漢唐文化影響力,取得了累累碩果。
超過半個世紀的堅持不懈努力,如今漢唐文化圈的影響力正在世界範圍內開花結果,這也是他最願意見到的局面。
東非坦尚尼亞原德屬殖民地
進入1918年10月
德國將領保羅·馮·萊託·福貝克率領著德軍殘餘部隊,躲藏在一處山谷密林中,面臨著彈盡糧絕的困境。
他如今手下的這支德軍部隊只有2722人,而且還有860餘個是傷病號,剩下的是6300餘人的黑人部隊,正在被30多萬多國聯軍圍剿。
作為一名傑出的德國將領,保羅將軍最多時期,手下也僅有14萬德軍部隊,並且無法得到遙遠的歐洲本土資源。
憑藉著這一點兵力,保羅將軍率領著德軍部隊和黑人土著軍與多國聯軍周旋了5年之久,幾乎無一敗仗。
而他所率領的這支殘軍,絕大部分的估計都是從戰鬥繳獲中獲得,保羅將軍因此被英國人稱之為“非洲獅子”,隱含尊敬的意味。
苦戰至今
保羅將軍已經被20多萬大軍重重包圍在這片非洲茂密雨林河谷地區,並且一步步的擠壓逼迫,瀕臨絕境。
他抬頭看著天空中飛過去的雙翼飛機,面容中露出一絲苦澀。
自從大唐帝國正式加入協約國軍事集團後,其強悍的騎兵部隊從南方的馬拉維和莫三比克幾路出擊,再加上頻繁飛臨頭頂的雙翼飛機,幾乎讓德軍部隊藏無可藏。
半年多下來
保羅將軍不得已與聯軍部隊硬碰硬的打了幾仗,手下的兵力劇減了7成之多,被逼的不停逃竄。
而這些大唐帝國騎兵宛如附骨之蛆一般,深入到密林地區緊追不放。
相比較英國,法國,比利時等軍方僵硬呆板的戰術,這些來自莫三比克的大唐騎兵就機動靈活的多,對德軍部隊造成了極大威脅。
他們時而散成騎兵小隊,無孔不入的滲透進來。
時而匯聚成幾百上千人的大隊騎兵,對一路逃亡的德軍部隊緊緊追殲,保羅將軍安排很多支斷後的小股兵力,就是這樣悲慘的全軍覆沒。
想到這裡,就讓他恨得牙癢癢。
這些大唐帝國騎兵配備精良,騎兵小隊中至少擁有一支兩挺重機槍,騎兵中隊中至少擁有一個野戰騎炮排。
這些輕便的野戰炮可以分解馱在馬上,根據口徑的不同,每個排擁有4~6門野戰炮,具有相當強的攻擊能力。
從馬匹上解下來組裝,10多分鐘後就能投入戰鬥,非常的輕便快捷,德軍部隊往往在這些重火力下吃了很多苦頭。
在東非的德軍部隊一般只有步槍和手榴彈,火炮僅有7門,重機槍則是一挺都沒有,只有依靠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術躲避敵人。
正在這時候
天空中盤旋的雙翼飛機丟下了幾顆鐵炸彈,炸彈爆炸後的響聲傳出去很遠。
雖然沒有炸到人,但保羅將軍不得不嘆了口氣,吩咐手下的德軍部隊準備繼續轉移,因為大致的目標暴露了。
這些雙翼飛機能夠攜帶6枚鐵炸彈,每一枚鐵炸彈重5磅,若是落在頭上可不是玩兒的。
最關鍵的是
這些鐵炸彈用於在叢林中標示目標很有用處,爆炸後會冒出濃濃的黃色煙霧,持續好幾分鐘。
估摸著用不了多久,那些唐國騎兵就要摸上來了。
非洲坦尚尼亞的山谷雨林地區與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完全不同,其主要依賴著河谷兩岸湍急的河水與較多降雨,底層灌木叢沒有那麼茂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