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渡瀘水再縛番王,識詐降三擒孟獲(第1/4 頁)
一、七律詩詞對《周易智慧在〈三國演義〉第 88 回中的體現與解析》的解析:
(二)《周易智慧與〈三國〉第 88 回》
瀘水波濤戰未休,番王再縛智謀籌。
陰陽變幻玄機顯,剛柔相濟事理周。
三擒孟獲見經略,識破詐降思遠謀。
周易哲思蘊其中,風雲際會寫春秋。
(二)詮釋:
這首詩以“瀘水波濤戰未休”描繪了回目中的戰爭場景;“陰陽變幻”“剛柔相濟”體現了周易的核心觀念;“三擒孟獲”“識破詐降”則展現了其中的智慧與策略;最後指出周易智慧在其中的蘊含,以及它對整個故事的重要影響,如同風雲際會般書寫了歷史的春秋。
以下是對這首七律詩詞的詮釋:
詩的首聯“瀘水波濤戰未休,番王再縛智謀籌”,描繪了瀘水畔戰事的激烈,以及諸葛亮再次擒縛番王孟獲所展現的智謀籌劃。
頷聯“陰陽變幻玄機顯,剛柔相濟事理周”,點明瞭周易中陰陽變化的玄妙之處,以及在處理事情時剛柔相濟的周全考量。
頸聯“三擒孟獲見經略,識破詐降思遠謀”,具體闡述了三擒孟獲這一情節所體現的謀略和智慧,以及識破孟獲詐降所展現的深遠謀略。
尾聯“周易哲思蘊其中,風雲際會寫春秋”,強調了周易的哲學思想在這一回目中的蘊含,以及這些智慧如同風雲變幻般在《三國演義》中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
整首詩透過對《三國演義》第 88 回的解讀,深入挖掘了其中所蘊含的周易智慧,展現了這一回目的豐富內涵和深遠意義。
(三)三國演義第 88回回目,經典梗概,主題思想,經典情節,經典詩句,經典典故
回目:《三國演義》第88回回目為“渡瀘水再縛番王,識詐降三擒孟獲”。
經典梗概:
孟獲渡過瀘水後安營紮寨,召集各洞酋長準備再戰孔明。諸葛亮從本地人處探尋渡瀘水之法,命馬岱半夜渡過瀘水,截了孟獲的軍糧。孟獲正在洞中飲酒尋樂,對蜀兵兵臨洞府毫無察覺,被孔明生擒。
孟獲不服,稱是自家營中有人出賣、互相殘殺才導致自己被擒。孔明便將孟獲放回,準備再次擒拿。孟獲回到本寨後,殺死了兩名元帥董荼那與阿會喃。隨後他與親弟弟孟優商議,讓孟優去諸葛亮營寨假投降。諸葛亮一眼識破此計,將計就計,用藥麻翻孟優。孟獲以為計謀得逞,夜晚前來接應時,被扮做蠻兵的馬岱所捉。但孟獲依舊不服,孔明又將其放回。
主題思想:
這一回主要體現了諸葛亮的智慧與仁德。他對孟獲多次擒拿又多次釋放,展現出其欲以仁德服人、收服南蠻人心的策略,而非單純依靠武力征服。反映了在戰爭與征服中,智慧和仁德的力量有時比武力更為強大,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仁者無敵”的思想觀念。
同時,透過孟獲的倔強和屢敗屢戰,從側面襯托出諸葛亮的智慧超群,以及平定南蠻的艱難,強調了想要真正實現地區的穩定和長治久安,需要恩威並施、智慧與仁德相結合的道理。
經典情節:
夜渡瀘水截糧:諸葛亮瞭解到瀘水的特點後,派馬岱半夜渡河。士兵起初因不知瀘水有毒,半渡而死,後按照嚮導土人的建議,半夜水冷毒散盡時渡河,成功截了孟獲的軍糧。這一情節不僅體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善於利用天時地利,也展現了他對戰爭細節的把控。
識破詐降:孟獲讓弟弟孟優假投降,欲裡應外合對付諸葛亮。諸葛亮一眼識破此計,將計就計,先用藥麻翻孟優等人,然後設下埋伏。等孟獲前來時,輕鬆將其擒住。此情節充分展示了諸葛亮的智慧和洞察力,以及他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