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六章 周胤(2)(第1/3 頁)
當黃尋進入裡屋之後,發現屋內佈設有草蓆一方。席中正有一名青年臥於其上,一手端起酒樽,另一隻手的手肘立靠於席上,手掌撐住臉頰,正望著門扉之處。
見黃尋進屋之後,這名青年遂起身正坐,以目相視於黃尋。
黃尋見到此間主人之後,遂躬身作揖見禮道:“末學後生黃尋,見過周公子。周公子如今原本乃是韜晦之身,不便見客。而卻依然邀約黃尋,前來相見。
黃尋念及周公子之盛情,實在是感激涕零!一時失態之下,萬望周公子請勿見罪!”
黃尋的這番話說完之後,那周公子瞬間就對黃尋的印象甚佳,於是出言說道:“方才聽我家門人言,黃都尉今日來此,是想招錄我家管事周淵,去擔任廬陵南部都尉府的長史一職。
而且黃都尉還言道,今逢此亂世,一切成就皆由自身奮爭而得。若如水流緩行,則無所進益也!
黃都尉分析在下貶徙之原因,亦是無有功業在身,而為陛下所輕視。
故在下想請教黃都尉一個問題。若在下欲再登仕途,則該如何行事焉?”
黃尋見周公子問出此問題,遂回答道:“昔太史公有名言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如此來看,古來聖賢亦有落魄之時也!
然雖處於晦境之內,但聖賢亦自強不息。文王於羑里檻阱之中,遍查易數,推衍八卦,終成《周易。孔子為季氏所迫,不得已離開魯國,而遍遊諸國。
其間孔子為陳、蔡兩國所不容,被困於道途之內,無有吃食。後雖得赦,然孔子意卻未息,仍然周遊列國。從而獲知列國之政俗,後終修成《春秋。
此兩位聖賢皆受困厄之害,然卻自強不息,終有不朽之文章,遺傳後世!
周公子,古來聖賢之所以能忍受困厄之害,非是因有偉大氣度也!畢竟聖賢所在的當世之時,聖賢亦不知自身能成就非凡之功業也!
當世之時,商紂之於文王,季氏之於孔子,猶如猛虎與狡兔之別也!猛虎之威,狡兔不能擋,故只能避之矣!但聖賢之所以為聖賢者,在於其有宏遠之志也!
文王有顧念天下百姓之心,故願苟全性命於檻阱之內。孔子有克己復禮之志向,故能忍受陳、蔡二國之奇恥大辱。此便是所謂之‘心有大志,無懼沉淪’之堅毅品性也!
周公子,如今你既然有再登仕途之意願!那便應該時時誦讀聖賢的經典文章,以有淵博之知識。而更應該廢止飲酒無度的生活作風,每日以‘耕讀’為己身之生活準則,以度時晝。
我嘗憶蜀丞相諸葛亮前半生便是‘躬耕於隴畝之內,然卻手不釋卷,致有才學藏於心腹之中’。
而今周公子居於荒僻之地,不該有傾頹之舉,而更應該有再登仕途之雄心壯志。
我相信只要周公子能做到‘外耕其田,內耘其書’。養成‘耕讀’的良好之生活習慣,隨後再遣周淵先生出外任事,為周公子攢取名聲。
繼而再結合周公子的家世背景,則必有士大夫能得聞周公子的勤奮之舉。
到時候自然會有士人深慕周公子之‘耕讀’良行,可為周公子之良行往朝廷報備,以向陛下陳情矣!”
聽完了黃尋的這番話之後,周公子當即站立起身,對黃尋鞠躬作揖行禮道:“今日聽得黃都尉一番良言,在下真是如茅塞頓開一般。黃都尉,請容在
下鄭重的向你道謝!
黃都尉,在下姓周名胤,表字‘元繼’。日後黃都尉便是在下之師友也,所以請黃都尉以後呼我表字‘元繼’可也!”
黃尋見周胤如此鄭重地向自己行大禮致謝,遂連忙扶起周胤,說道:“元繼,你言重了!我只不過是將我的一些淺見給講了出來而已。你用不著如此的鄭重行禮,這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