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開海原由(第2/3 頁)
,他此時在裝不懂。
張居正回道:“回稟陛下,廣東一地的走私販子主要就是蔑視朝廷禁海之令,與海外私自通商,他們在大明境內低價採買瓷器或者絲綢,高價賣往海外,以博取巨量利潤的亡命之徒。”
“張先生的意思是,和海外私自通商能賺取巨量利潤?這個巨量,是多大?”萬曆饒有興致的說道。
張居正有些愣神,他實在沒想到萬曆會這樣問。
稍稍考慮了一番,還是決定告訴萬曆。
“隆慶開關”過去不久,這個政策在初期也確確實實賺到了不少錢,有心也能查到。
張居正是經歷過隆慶開關的人,當然知道隆慶開關賺了多少錢。
“我大明乃中央之國,物產豐富,非海外蠻夷所能及也,蘇州之棉布,蜀中之緞錦,江西之瓷器、茶葉以及直隸的鐵鍋,都是海外的緊俏貨物,運輸出去,獲利數十乃是常事。
隆慶初年,福建巡撫兼都御史徐澤民上書先帝,請開市舶司,先帝批准後,於福建漳州府設立海澄縣,並設定督餉官徵稅。僅一年,成效明顯,所貿金錢,足有數十萬。”
說到這裡,張居正停了下來,他看了一眼坐在自己不遠處的譚綸,又對著萬曆說道:“其實陛下問本兵更為合適,當年開海之策的確定,本兵有著很大的功勞!”
這讓萬曆有些詫異,有些納悶的看向譚綸。
若是不熟悉明朝歷史,有可能還真不知道這個細節。
嘉靖年間,譚綸被朝廷調往福建抗倭,譚綸這人能力出眾,發現倭寇越剿越多,於是上書嘉靖,請求允許福建商民在近海與外通商。
但嘉靖是個固執的主,壓根不同意開海之策,所以此事就此擱置。
萬曆前世時對明朝歷史頗有研究,可還沒有達到學者級別,故此不知道這事。
譚綸瞪了一眼張居正,對著萬曆說:“回陛下,臣當年確實就福建開海之事上書過,但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在聽到譚綸的確切回答後,萬曆心中一喜。
這是個意外之喜,沒想到還有這茬,以後可要好好用用。
還有那個徐澤民,以後也要好好用用。
萬曆揉著自己沒有鬍子的下巴,又問張居正:“那張先生覺得,對外貿易,賺的錢多不多?張先生又是如何看待隆慶開關?!”
張居正這次倒是沒有思慮,他直接說道:“不可否認,對外貿易獲利很大,但海外乃是非之地,若有不臣之人與亂民勾結,將會釀成巨大的災禍。
若是先前廣西僮亂有海賊與之勾結,朝廷想要平定地方,所耗銀兩將會數不勝數。為了短暫的利益至江山於險地,非明智之舉。臣以為,對外貿易可,但不可擴大。”
張居正已經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對開關持質疑態度。
開關可以,但不能擴大,僅有福建海澄縣一處便可。
張居正這話說的也很對,這是明朝,不是現代社會。
對一個封建王朝而言,最關鍵的是穩定。
對外貿易,容易滋生其他想法,加上海外天高地遠,不好掌控,如果真有人不懷好意,朝廷還真的沒辦法。
明朝初年的陳祖義,嘉靖年間的汪直就是前車之鑑。
張居正封建讀書人出身,雖有變法的魄力與手段,可也有時代的侷限性,他沒有體會過、看到過徹底放開海禁的好處,卻看到過倭寇遍地,海外不臣之人眾多,海疆肆虐殺戮不斷的現象,加之不可控因素太多,風險太大,所以對開關持不支援、不反對的看法。
沒有人敢用沒有見過的未來作賭,尤其是在吏治敗壞,災亂四起的時代。
他更多的是把開關當做一個暫時來錢的渠道,而不是一個永久性的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