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秋闈將近!(第1/2 頁)
先前沈毅考學,縣試府試院試三道童生試,雖然有一部分是靠陸夫子教導,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靠原來那個沈毅頗為牢靠的“基礎”。
也就是說,他本人是沒有怎麼努力過的。
但是到了鄉試這個階段,沈毅明顯感覺到,原來那個沈毅留下來的基礎,已經不夠用了,他必須要努力去進學,去鑽研了。
不過真正把心思沉浸在學問裡,也就不那麼枯燥了,不僅不枯燥,有時候還別有一番意趣。
畢竟能夠讓諸夏子孫琢磨了幾千年的學問,自然有期博大精深之處,值得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當然了,沈毅鑽研學問的動機不純,或者說動機太純。
他不是為了學問本身,而是單純的為了踏上科考的進身之階,從而進入士大夫階層,進入官僚階層,掌握屬於自己的話語權。
本來他一個人在京城求學,除非皇帝暗示主考放水,不然考中鄉試的機率不大,不過現在沈毅遇到了顧老頭這種名師,自然就不能辜負這難得的機會。
烏飛兔走,一轉眼四個月時間過去,時間來到了洪德六年的九月份,夏去秋來,建康的熱浪慢慢退去,天氣也變得涼快了起來。
自五月起,沈毅每天除了看書之外,基本上保持了每天一篇策論或者雜文的“作文”強度,除了寫小作文之外,沈毅或者在醴泉樓裡找書,或者在建康的書鋪買書,幾個月時間裡他基本上把陸夫子寫給他的書,統統看了一遍。
雖然不一定會背,但是他的的確確看了一遍。
這些書每看完一本,顧老頭就會提問沈毅一些關於書裡的問題,一連十幾本之後,沈毅才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位看似不起眼的私塾先生的厲害之處。
顧老頭寫給沈毅的書,他本人早已經統統背了下來,爛熟於心。
當發現這件事的時候,還跟顧先生提起過,這個小老頭便洋洋得意的對沈毅說,他年輕時在老家有個“兩腳書櫥”的外號,出了名的博聞強記。
這幾個月時間裡,沈毅去拜訪過幾次趙侍郎,也曾經問過趙侍郎關於顧先生的事情,據昌平所說,這位顧先生原先是地方上的解元,出了名的神童,在憲宗朝進京考進士的時候,還沒來得及參加會試,就憤然上書彈劾當時某位宰相貪腐。
舉人雖然有資格給皇帝“寫信”,但是告發宰相的信當然不太可能有什麼迴音,事後顧老頭雖然沒事,但是會試之時就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涉嫌舞弊,被終生禁考了。
之後,這老頭便覺得無顏回去面對家鄉父老,幾十年來一直留在建康,因為只會讀書不會別的什麼生計,他就在建康輔導進京趕考的學生們,掙點“生活費”。
陸安世,趙昌平那一批人進京趕考的時候,顧老頭名聲還很大,因此師兄弟兩個人都登門向顧先生請教過學問,算是有一些師徒之實。
因此,顧先生的業務能力,是完全沒有什麼問題的。
除了按照顧先生的要求寫小作文之外,這四個多月的時間裡,沈毅前後給宮裡寫了五期邸報的稿子。
雖然除了第一期之外,後面的四期出版的內容,與沈毅寫的稿子並不完全一致,還收錄了一些旁人寫的東西,但是總體來說,這五期邸報的內容,最起碼有六七成是出自沈毅之手。
沈某人不在朝堂,但是卻是禮部下屬邸報司實際上的“幕後撰稿人”。
這個身份,實際上權力很大。
雖然沈毅也知道,邸報司內部,或者說宮裡肯定有最終的審稿人,但是以他現在的文字功底,已經可以在不改變稿件內容的情況下,只透過語氣的轉變,就能引導讀者情緒的地步。
這也是後世新聞人的基本功。
不過沈毅現在還沒有進入朝堂,也沒有自己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