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部分(第4/5 頁)
實際宋九是帶著前世的仇恨了。
與高麗人的無恥相比,倭國人的團結,虛心學習進步文明,堅忍,尚武,不怕死。要讓人更加尊敬,可是這個種族卻是如此的殘忍。儘管宋九如今高位,必須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岐視眼光。更況且是前一世的恩怨,然而想到倭國人對中國的戧害,這個仇恨他仍然沒有放下。
不會報復吧,但必須要提醒大家,更不會主動下賤地幫助他們去強大……
總之,中國周邊盡出好鄰居啊。
景德三年幽州路仍有戰事,有部分人叛亂,特別是中京的奚人與上京的契丹人,沒有原先高高在上的地位。許多權利被先後剝奪,一些豪強心中怏怏不樂,導致陸續有叛亂髮生,還有一些大漠上的部族不知天高地厚的來騷擾,然而宋朝在幽州路駐紮著最多的兵力,並且六成以上是騎兵,及時鎮壓下去。
治是認真治,但鎮壓也是認真地鎮壓,霹靂一般。十分果斷地鎮壓,斬首處決。
但總的來說,幽州漸漸由亂入治,特別是宋九到處跑。認真看,讓近兩千名宋朝各州縣官員不得不小心治理著地方,整個幽州路有了復甦的跡象。
宋九又做了一件事。讓各州派出一些文人,蒐羅資料。撰寫一本幽州路地誌,記錄各州縣的山川河流。物產,動植物資源,氣候,適合的種植養殖方式,以及其他各種資訊。
這本書一旦成功,會利於東北進一步歸心,也利於各州縣官員易於治理地方,將領不會盲目用兵。
這時候李繼隆在雲州去世了,他的死震動朝野,趙匡義留下兩大支柱,一是宋九,二是李繼隆。因此趙恆隆重哀悼,綴朝三日,以表達對李繼隆的尊重與認可。同時又派中使傳旨,讓宋九一定要保重身體。實際李繼隆的死,也讓趙恆猜疑心被擔心取代。
李繼隆的去世,讓潘憐兒擔心,勸說宋九可以致仕了。一個大臣做到這一步,對得起國家了。北方畢竟苦寒,而且宋九為了治理幽州路到處跑,吃了很多辛苦。
不過宋九還是放不下。
一是幽州路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來的官員都是資歷淺的官員,他們也沒有成長起來。二就是高麗……
宋九一直默視著高麗的暗中擴張。
但在秋後,呂陽府的張知白算是好人哥了,終忍無可忍,向宋九發出責問。
無他故,自鴨綠江入海口往東北深處率賓府去,分佈著鴨綠江部,長白山部與穢貊部三大部族以及若干小部族,不過這三個大部族也不是一個整體,又可以分成若干部族。
高麗人分化的便是穢貊部。
不過隨著東北漸漸由亂入治,並不是所有部族都向高麗倒戈的,有的部族不服,精明一點的便派人向宋朝官員求救。可是宋九態度曖昧不清,只是好言安慰,並沒有實際行動,因此多數部族在高麗威逼下,名義上漸漸向高麗倒戈。
不能說是治理,以宋朝與高麗的實力,此時都不能實際去治理長白山脈諸多部族,山太大,林太茂,百姓太野悍,但高麗又做了一件事,渤海國曾經在圖們江建立龍原府,又以龍原府城為東京(渾春附近)。遼國滅亡渤海國後,這個城池消失了。
高麗人慢慢侵吞,在今年秋後,又在圖們江建設了一個小城,而且將這個小城向古移到後世的圖們附近,再次命名為東京府,然後開始分化北部原渤海國的率賓府各族。
張知白也傻眼了,這裡是俺的地盤啊,你們在這裡建東京府,離呂陽府僅是一步之遙,成何體統?
他要出兵必須經過宋九同意。
宋九接到他的稟報後,不置與否。
正好宋九來到呂陽府巡視,張知白再次提到這件事,宋九仍不吭聲,最後逼急了,說道:“這樣吧,向陛下反映這個情況,看陛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